朝鮮王朝実録/哲宗実録/附録/諡状

提供:Wikisource

日本語訳[編集]

原文[編集]

諡狀:國王姓李氏諱昇, 字道升, 宣恪王之子也, 恭宣王之孫也。 恭宣王之弟曰恩彦君䄄, 恩彦君之子曰全溪大院君㼅, 是爲王之本生祖與父。 而莊肅王薨無嗣, 恭宣王宣恪王康穆王, 俱無旁支, 宣恪王妃, 取王爲子, 以承莊肅車之統, 命權署國事。 具奏請襲封王位, 宣宗成皇帝降勑曰, ‘據宣恪王妃奏稱, 爾年旣長成, 仁孝茂著, 夙有長人之德, 爲國人所願戴, 請冊承襲。 朕俯循輿情, 特允所請。 玆遣官齎詔, 誕告爾國, 封爾爲朝鮮國王, 繼理國政。 幷賜爾綵幣等物, 爾宜永失靖共, 懋纉承於候服, 迪宣忠順, 作屛翰於天家。 爾其欽哉, 毋替朕命。’ 母王妃金氏永安府院君賜議政府領議政祖淳女, 本生母廉氏, 贈議政府領議政成化女, 以辛卯六月十七日丁酉, 生王。 是時, 母王妃夢, 永安府院君, 授一小兒曰, ‘善養此兒。’ 母王妃覺而記其事, 藏之, 及王嗣服, 容儀若夢中所見焉。 王孝友天植, 仁聞日彰, 事宣恪王妃康穆王妃莊肅王妃, 誠敬肫篤, 宮闈之間, 和氣融洽。 宣恪王妃, 顧復恩勤, 朝夕訓飭, 王居處必同殿, 飮食必同廚, 經筵視事之外, 未嘗造次離側。 義方之訓, 志物之養, 慈孝無間, 蓋九年如一日。 丁巳宣恪王妃薨, 王哭泣之哀, 擗踊之數, 動遵禮經, 水漿不入口, 柴毁若不能支。 五月居廬, 衰經不去身, 朝晡之哭, 饋奠之禮, 必躬臨而罔敢或廢。 及葬, 冒犯風寒, 親視封閉, 每進饍, 輒泣曰, ‘嘗侍食母妃, 母妃進飯然後。 予亦進飯, 今何忍獨食。” 左右皆掩抑不忍仰視。 以先寢先園宅兆不叶, 屢次親審, 竟得吉地而安厝焉。 奉先思孝, 禋享必躬將, 薦祼興頫, 式禮莫愆。 春秋拜先寢, 永言追慕, 以寓霜露之感, 神祇山川, 齊明昭事, 品式明備, 眂滌吉蠲, 嚴恭對越。 欽崇天道, 水旱隔竝之災, 象緯剝蝕之警, 輒引咎責躬, 進言求助, 翕受開納, 惟恐情意之不通, 而鬷假孚感, 有足以導和延祥。 踐先王之位, 行先王之禮, 典章則不愆不忘, 志事則善繼善述。 明習掌故, 勵精圖治, 日開講幄, 經經翼史, 求先聖傳授之要, 驗歷代治亂之蹟。 推諸躬行心得之餘, 而克施有政, 卽康功以殖民産, 節財用以裕國計, 蕩舊逋而停公稅, 捐內藏而減正貢。 嬰孩之不得其養者, 繼以餼廩, 厲扎之不遂其生者, 濟以醫藥。 深仁厚澤, 普洽於湖山千里之外, 而脰飮喙息之倫, 無不安其生而樂其業。 兢兢乎庶獄庶愼, 而哀敬欽䘏, 祁寒盛署, 輒行疏放之典, 每遇大慶大惠, 亦多全釋之時, 藹然惻怛之誠, 民皆悅服, 或至囹圄之空虛。 慮長吏之選輭, 而敗官貪虐而病民, 命銓臣, 愼簡牧御之任, 時或分遣近臣, 按廉各道, 考勤慢嚴黜陟, 蓽門圭竇, 有懷必陳, 窮澨遐陬, 無微不燭。 群工勵翼, 儆于有位, 賞賚降於循良, 招徠遍於遺佚。 若先儒名碩, 忠孝義烈之未及褒揚者, 循國論採廷議, 貤誥節惠, 施及泉隧, 烏頭綽楔, 表厥宅里。 雖編戶匹庶之流, 行誼有可記者, 則亦命旌其閭, 或賜復其家, 用以風勵一世。 王, 恪修候度, 小心翼翼凡時節貢獻行人必揀, 壤奠必檢, 皇華宣詔之行, 飭郡邑塓館, 易路資糧, 屝履無敢不備, 遣上卿, 儐於境上, 郊館之迎送, 宴饗之酬接, 靡或不謹。 邊岡犯境之民, 嚴紏而罪之, 上國漂海之人, 厚資而送, 之壹遵欽定約束, 罔有少違。 辛亥春, 以王之本生祖恩彦君, 辛酉誣案, 遣使伸辨, 特蒙燭庇之恩, 顯賜昭雪之命。 癸亥春, 以鄭元慶《廾一史約編》中, 有國祖康獻王受誣事, 專价陳籲, 亦蒙昭晣之典。 辛酉春, 文宗顯皇帝駕幸熱河, 王遣陪臣伸起居之禮, 欽奉聖旨, 自京師回還, 亦蒙嘉奬之音。 是惟大朝字小之渥, 視同內服, 亦緣小邦事大之節, 亶出衷悃也。 克愼儉德, 敦尙樸素, 法章之外, 屛祛錦綺, 常服之衣, 屢加澣濯, 饌羞絶珍異之味, 器用無奢麗之玩, 宴遊盤樂, 泊然無所好, 苑囿輿馬, 不役于心。 先王宮室, 弊則改之, 仍舊修葺, 筵架尺度, 無所增飾。 躬先率敎, 以爲導民成俗之本, 實心實政, 躋斯世於郅隆之域, 將見久道化成之效矣。 天降大割, 以癸亥十二月初八日庚辰, 疾大漸, 薨于昌德宮之正寢。 在位十四年, 春秋三十三, 臨終, 命大臣近臣禮官入侍, 正其終也。 內自王宮國都, 以至深山絶海, 莫不奔走號哭, 如喪父母。 王, 辛亥免喪, 行嘉禮, 冊金氏爲妃, 膺大朝誥命, 正位中宮, 永恩府院君贈議政府領議政汶根之女也。 王德器渾成, 學問夙就, 源百之行, 上紹家法, 精一之謨, 遠承聖訓, 天人性命之蘊奧, 公私義理之界分, 纖悉剖析, 洞見本原, 每於燕閑之時, 益懋講習之工。 王舊勞于外, 卽知小人依畎畝艱難, 寒署怨咨, 皆王耳目之所閱歷, 故綏民之謨, 保民之訓, 屢發於筵席之上。 嘗書揭安民二字, 朝夕常目曰, ‘此予之責也’, 一念憂勤, 不自暇逸。 凡所勞徠撫䘏之政, 靡有不用其極。 是以, 上有克享之德, 下受多福之庇, 終王之世, 迄用康年, 禾穀豐稔, 民不饑寒, 敎條峻茂, 聲施鬯明。 不弔昊天, 竟嗇遐齡, 使環東土含生之倫, 未能蒙悠久無疆之化。 嗚呼! 冤哉。 然而承先世熙洽之運, 做一代博大之治。 輝光之著, 萬姓衣被, 渥澤之覃, 八埏幈幪, 室善盛德, 民無能名, 宏規懿範, 史不勝書。 易曰 ‘天之所助者順也, 人之所助者信也’, 王之所以膺景命而對洪休也。 書曰 ‘敷聞在下, 昭升于上’, 王之所以熙庶績而鞏靈圖也。 詩曰 ‘於戲! 前王不忘。’ 王之所以存諸身而徵諸民, 親賢樂利而不能忘者, 其本有由。 嗚呼! 盛矣。 嗚呼! 痛矣。【行知中樞府事金炳國製。】


【太白山史庫本】9本1巻8章A面

【影印本】48本666面

先代:
哲宗大王誌文
哲宗実録附録
哲宗大王諡状
次代:
哲宗大王行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