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鮮王朝実録/哲宗実録/附録/行状

提供:Wikisource

日本語訳[編集]

原文[編集]

行狀:王姓李, 諱昪, 字道升, 英宗大王旁支也。 英宗再傳至正宗, 正宗傳純祖翼宗憲宗, 而憲宗無嗣, 王奉純祖妃純元王后之命, 入承憲宗大統。 考純祖倫序也, 禰憲宗統序也。 母妃安東金氏, 卽我純元王后, 永安府院君忠文公祖淳女也。 昔我正宗大王有弟曰恩彦君, 恩彦君有子曰全溪大院君, 王, 全奚大院君第三子也。 本生母廉氏, 龍城府大夫人, 以純祖辛卯六月十七日丁酉, 誕王于慶幸坊私第。 時純元王后夢, 永安國舅, 進一小兒曰, ‘請善養此兒’, 后覺而識其事, 及王入宮, 日表如夢中所見。 王幼聰睿, 四歲讀周興嗣千文聞一知十, 筆畫完好, 不資肄習而有自然就體式者。 十四歲, 遭家難, 全家徙喬桐, 旋又移江華, 涉大洋遇風甚危, 王, 晏然無懾, 慰撫家人。 已而達于岸, 舟人曰, ‘此舟中其有天佑人乎。’ 己酉六月壬申, 憲宗大王薨, 純元王后敎曰, ‘英宗血脈, 惟憲宗與王, 其定爲宗社付托’, 遂遣大臣奉迎。 是年春夏, 每夜中有光氣, 見潛邸南山及輿衛渡甲津也。 彩虹橫長江如橋, 至楊花津, 有群羊來跪, 爲迎候狀。 初封德完君, 是月九日, 仍冠首恤宅宗, 受大寶于殯殿, 卽位于仁政門。 尊中宮殿爲大妃, 上大行大王諡曰經文緯武明仁哲孝, 廟號曰憲宗。 十月二十八日, 大葬于景陵, 孝顯后同原也。 時, 大王大妃, 用國典, 垂簾同聽政, 王, 居恭默, 事大小皆稟決焉。 王, 念舊學罔顯, 旣公除, 卽講《小學》, 置日講官曰, ‘工夫在立志耳。’ 庚戌春, 幸仁陵曰, ‘諒陰中謁先陵, 非常禮, 而今年, 卽我純廟誕彌之年也。’ 及誕彌月日, 又詣眞殿行酌獻, 命京兆抄六十一歲人, 加文蔭武資級, 賜士庶人米布。 辛亥元朝, 大王大妃母臨, 爲五十年, 親上表裏, 頒敎陳賀, 蠲貢米市徭泮贖, 諸道舊還穀, 有差。 拓璿源殿奉憲宗大王睟幀, 禮官獻眞宗祧廟當否議, 王曰, ‘親未盡而遽議迭遷, 其於天理人情, 未安。 而帝王家以統序爲重, 古今之通誼也。 憲宗大王, 君臨十五載, 纉承正純翼適適相傳之大統, 今若奉祔於二昭二穆以外之位, 則其於天理人情, 當如何也? 眞廟之祧, 自是不得不然之禮也。’ 遂遷于永寧殿。 王於考文議禮, 明愼如此。 恩彦君, 於辛酉, 有誣案, 在上國, 至是遣使陳奏, 獲辨正。 命益平君曦主其祀, 命豐溪君祠版, 入繼恩全君, 而置其後。 兩西水分, 遣慰諭使存恤結搆, 捐京師錢助其費。 八月, 祔憲宗大王孝顯王后于太室, 行吉禘, 上大王大妃尊號曰正烈, 王大妃尊號曰宣敬, 追上孝顯王后徽號曰敬惠靖順, 上大妃尊號曰明憲, 受賀頒赦。 九月, 策王妃安東金氏, 永恩府院君忠純公汶根女也。 遣承旨, 宣侑于金文忠公壽恒以下四世祠版曰, ‘舟梁禮成, 益驗其忠貞積慶之報也’, 酌獻于大院君祠宇, 詣文廟謁聖。 壬子, 大王大妃撤簾, 王, 始親機務, 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宣徽。 咸興火, 延燒殆千戶, 遣使慰諭, 如關西。 十月有雷異, 減膳撤樂, 下敎責躬, 命群下, 極言闕失。 自後, 遇有災祲, 輒如之。 十一月下敎曰, ‘予小子嗣服三年于玆矣, 顯揚之典, 尙未擧, 情禮缺然。 範金鏤玉, 摹天畫日, 卽我家已行之禮也。’ 遂以翌年癸丑春享, 詣太廟, 追上冊寶于純宗大王曰, 繼天配極隆元敦休, 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英德。 關西饑, 貸宣惠廳錢五萬兩, 司譯院蔘包稅六萬兩濟活之。 命德興大院君祀孫, 錄用東班蔭職。 夏, 旱甚, 避正殿, 敎曰, ‘顧予否德, 叨承丕基, 早夜憂懼, 莫敢遑寧。 今此亢旱, 奚爲而然也? 民生困瘁, 不能救濟, 法令壅遏, 不能振刷, 財穀罄竭, 不能節約, 貪墨橫行, 不能懲治, 一則寡昧之罪也, 二則寡昧之罪也。’ 大臣箚勉, 仍乞退, 王曰, ‘災眚之來, 由予否德。 於卿何有?’ 不許。 大臣以節財用懲貪墨繼之, 王曰, ‘財穀竭而無節約, 則誠然矣, 而貪墨之無所懲畏, 何也? 以八道殿最觀之, 無非善治, 豈道伯, 不知而如是也?’ 召儒賢宋來熙、金炳駿、宋達洙、趙秉悳, 後又召任憲晦、李敏德, 倂不至。 冬, 追上翼宗大王尊號曰聖憲英哲睿誠淵敬, 加上王大妃尊號曰正仁, 追上憲宗大王尊號曰體健繼極中正光大, 孝顯王后尊號曰端聖, 加上大妃尊號曰淑敬。 嶺南饑, 頒白金丹木白礬曰, ‘言念民事, 寢食靡甘。’ 甲寅, 知事徐俊輔文科回榜, 賜几杖, 命致侑于鄭文忠公夢周及先正臣金宏弼、趙光祖、李彦迪、李滉、李珥、金長生、宋時烈、宋浚吉之廟, 東方性理道統所禪也。 尋命文忠嗣孫調用。 飭守令貪汚曰, ‘貪墨之害, 甚於洪水猛獸。 剝割我赤子, 蕩析我赤子, 哀我無辜, 塡于溝壑, 而莫之恤也, 則安民固本之義, 安在哉? 方伯守令, 如有以贓汚聞者, 當施加倍之律。’ 五月, 大王大妃誕辰, 設耆老科, 御春塘臺, 許子侄入場, 扶將遂放榜。 耆老堂上妻, 竝賜衣帛。 乙卯正月, 酌獻于景慕宮, 追上莊獻世子徽號曰賛元憲誠啓祥顯熙, 惠嬪曰裕靖, 以世子誕彌再回甲也。 遣禮曹郞, 審察燕山、光海墓, 脩築諸道社壇, 王, 嘗以仁陵、綏陵、徽慶園宅兆不叶, 始命徧相畿甸遠近, 自是年, 又躬審西至于禧陵, 東北至于光陵, 陟巚降原, 不以爲勞。 八月, 遷綏陵於健元陵局內。 十月, 遷徽慶園於順康園右岡, 正廟在春宮時, 抄朱子宋子書中出處時義問學之爲一揆者, 彙而編之曰《兩賢傳心錄》, 至是刊行, 命道臣佽剞劂費。 王嚴於選擧, 及丙辰別試, 敎曰, ‘古之座主, 擢置人才, 爲國家需用, 今也不然, 只知關節奔競。 且巨室子弟, 不讀一字書, 而父兄憐其頭角, 爲之力圖, 是豈收拾人才之道乎? 是飭之後, 若有用情者, 當以科場律從事’, 有司震讋。 三月, 遷全溪大院君ㆍ完陽府大夫人墓所於抱川, 命春曹, 它具棺槨材, 自長生殿擇送。 驪州火, 被燒近千戶, 遣使慰諭賙救, 內下銀子丹木。 咸興又火, 內下如驪州而加給, 今年進貢茸錢三千兩。 七月, 嶺南大水, 遣使慰諭, 敎曰, ‘恤典公穀, 雖令會減, 此不足以寬予心。 頒內帑白金二千兩, 丹木二千斤, 胡椒二百斤。’ 海西水。 又命使慰諭, 而內下頒給如嶺南。 十月, 遷奉仁陵于獻陵右岡, 自啓陵之初, 王齊居皇皇, 如始喪, 靈轝至, 迎哭于行殿。 仍詣新陵殯殿, 親撰進香文, 哀切懇到, 奉讀者無不流涕。 旣復土, 念畿民奔命, 用準折式蠲兩稅, 〔○〕丁巳, 慈聖寶齡, 躋六旬有九, 王大妃寶齡, 躋五旬, 元朝親上箋文表裏, 三月, 進饌于通明殿, 敎曰, ‘歛福敷錫, 宜先庶民’, 命京兆五部己酉生士庶人, 頒給米綿。 時有陵園墓木犯斫事, 下嚴敎, 罪英陵溫陵昭寧園官, 罷, 每年奉審時, 循例狀聞, 道臣之職。 以國賦歲縮, 命各宮各營門各司吏校隷元額外加出者, 有闕勿補, 著爲式。 八月, 純元大妃薨, 王, 五朔居廬, 哀慕哭擗, 出於至誠。 體大行平日儉節, 衣襨只用內備, 三都監物力之卜定於外道者, 及八路祭需錢, 竝蠲免。 知敦寧李鶴秀, 疏請純宗大王廟號宜稱祖, 王曰, ‘我純考盛德至善, 卿言出於今日, 益切靡逮之慟。’ 遂改宗爲祖, 追上尊號曰懿行昭倫熙化峻烈, 改題神位, 追上純元王后尊號曰慈獻, 上徽號曰睿成弘定, 諡曰純元王大妃進號大王大妃, 大妃進號王大妃, 下安民保民綸音于八道。 諭廟堂, 飭因山時結所需索, 特下錢六千兩, 給役民, 發引時, 王援《五禮儀》。 將隨轝, 諸臣力諫不聽。 時方嚴冱大臣率百官廷啓, 日再三上, 王洊下哀痛敎, 終不許。 大臣請對力挽, 王曰, ‘予受東朝鞠育之恩, 凡幾年矣?’ 因掩泣曰, ‘父母之喪, 情理當行之事, 寧顧其身而莫伸乎?’ 諸臣掩抑不能對而退。 及因封, 諸大臣又涕泣苦諫, 王不得已曰, ‘隨轝雖不得行, 下玄宮日, 當進詣矣。’ 翌日遂詣陵臨壙, 是擧也, 帝王家罕有之禮也, 國人服其至孝。 自八月, 不進鹽醬, 饋奠必親哭, 必哀痛。 大臣登對, 勉以俯就, 王曰, ‘人子之於父母, 孰無欲孝之心? 養志盡誠, 可爲伸孝。 徒爲哭泣之哀, 何益哉? 然情之所發, 自然如此, 若以哭泣爲孝, 則亦可愧也’, 仍下淚不成聲。 戊午元朝, 大王大妃寶齡望六, 進表裏陳賀, 以純祖廟號加隆, 論壬申平西諸臣功, 加贈賜祭進秩錄孤有差, 以寓紀常之義。 是年純元聖母寶齡七旬之年也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大中至正洪勳哲謨, 純元王后尊號曰顯倫, 奉純祖大王御眞, 揭虔于永禧殿。 判府事李憲球回巹, 召見賜几杖, 命忠正公金省行, 文純公權尙夏祠版不祧。 封本生伯兄爵, 爲懷平君賜諡孝愍, 竝與常溪君贈爵正一品。 己未, 命九卿及備局有司堂上, 薦才行人曰, ‘誠心旁求, 豈無人才乎?’ 又飭各道方伯, 隨聞抄薦, 勿使有志而虛老。 領敦寧金汶根, 上疏請定憲宗大王世室, 命賓廳會議, 遂世獻之。 祔純元王后于太廟, 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慈惠, 王大妃尊號曰睿仁, 閏月, 關東以襄陽ㆍ通川ㆍ杆城山火, 聞江陵ㆍ高城ㆍ旌善火, 皆在一日, 關北以安邊ㆍ德源延燒, 亦在同日。 聞兩道八邑人家被燒者二千餘, 草木倉庫寺刹俱燬殘, 王, 大驚惕曰, ‘存恤之方, 不可按例而止’, 別下綸音, 遣使慰諭, 頒銀子丹木白礬, 佽搆奠倉庫寺刹, 竝令重建。 蠲關東災邑田稅大同軍布當年所納者。 命故相臣朴淳定立主祀, 仍施不祧。 六月, 大雨, 遣宣傳官, 察五部人家頹壓給恤典, 都下有沴氣, 死亡甚多, 命設別厲祭。 時王有疾翌瘳, 大臣援故事, 請稱慶, 王曰, ‘極備之災, 已過五旬, 此時豫大, 實非恐懼修省之義’, 不許。 仍下綸音, 警諭中外。 關北又有水, 命以北評事爲慰諭御史, 下帑銀丹木白礬, 加補原典, 辛酉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乾始泰亨昌運弘基, 純元王后尊號曰洪化, 以純考御極元年之回甲, 聖母舟梁六十年也。 命先正臣金昌協李縡, 故忠臣金濟謙祠版不祧。 關北以端川府民戶漂頹, 及吉州明川水災, 聞遣使慰諭, 領帑銀丹木白礬, 下綸音, 凡係濟恤, 爛商以聞。 壬戌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高明博厚剛健粹精, 純元王后尊號曰神運, 以聖母舟梁回甲也。 領府事鄭元容, 是年文科回榜, 賜几杖, 召見便殿, 親受謝箋宣饌, 賜詩以寵之。 時, 三南邑民俶擾, 往往脅官戕吏, 咸興民至犯觀察政堂, 王曰, ‘民習固可惡, 而爲方伯者, 不能體予愛恤之心而然也。’ 分遣按覈, 宣撫兩使于嶺南, 湖南亂民首倡者誅之, 罪道帥臣。 以糴政軍政田政之紊亂, 皆所以病民, 設釐整廳, 臨軒親策問三政救弊, 命罷正供外加定名色, 特下內帑錢五萬兩, 爲釐整, 節省費節目成, 議不咸就舊貫, 略加增刪行之。 秋拜仁陵, 仍幸南漢, 御西將臺, 召見諸大臣曰, ‘丙丁之事, 尙忍言哉? 人心狃安, 恬嬉成習。 仰念孝廟未就之志, 不勝激仰慷慨也。’ 癸亥, 王以徽慶園遷奉後, 形家之論, 終有所甲乙, 躬相宅兆, 五月遷奉於光陵局內, 達摩洞園, 凡再遷。 王之孝, 於是無憾矣。 知事尹致秀疏言, ‘北來書有鄭元慶所著《廾一史約編》者, 書本國宗系及開國時事, 極誣衊狀’, 王, 覽之大驚痛, 遂命專价陳辨, 臨發, 御西城門送之。 使還, 獲湔雪, 遂告廟頒赦, 群臣以王功德, 援宣廟辛卯光國故事, 請上尊號, 王曰, ‘是何言也? 今予治法, 萬無媲侔於古昔盛際, 況宗系辨誣吾行吾家事。 有何功德之稱乎?’ 賓廳屢啓不從, 遂率百官庭請, 凡十餘啓, 王, 勉從。受冊寶尊號曰, 熙倫正極粹德純聖, 王妃尊號曰明純。 知事金炳國, 繼援仁元后故事, 請闡慈徽, 遂上大王大妃尊號曰弘德, 王大妃尊號曰正穆, 旣親上箋文, 而冊寶成, 未及上而仙馭遽上賓, 嗚呼! 冤哉。 永恩府院君金汶根卒, 王, 震悼曰, ‘謹愼儉約四字, 奉我慈訓, 蚤夜服膺予小子倚遇委毗之隆, 不但爲其處地而然耳。’ 王憂勤積悴, 數年來頻有違豫。 戊午, 坤殿誕元子, 未朞而逝, 後宮就館者, 亦多夭慼。 王, 以理遣之, 雖不見色辭, 而榮衛則漸致損矣。 然而陵園展省, 廟宮傳香, 法殿朝賀, 猶力行不少懈, 十二月七日, 疾大漸, 翌日庚辰, 禮陟于昌德宮之大造殿, 春秋三十三, 在位十有四年。 卿士大夫攀擗號呼曰, ‘以吾王之大德而止於斯歟? 德必得壽, 謂天可必? 天不可必也歟, 國其奈何?’ 都人士女, 奔走震盪, 若不保時日。 大王大妃命大臣, 迎今上殿下, 入承大統, 主喪事, 與大小臣工, 議王功德, 上謚曰文顯武成獻仁英孝, 廟號曰哲宗。 用翌年甲子四月七日, 葬于睿陵, 卽禧陵右岡坐子之原, 而王於乙卯躬審時, 聖意攸屬也。 嗚呼! 痛矣。 一女幼, 宮人范氏出。 王, 氣宇凝遠, 隆準龍睛, 顧眄有英彩, 不威而嚴, 不察而明。 其於仁孝, 天性然也。 幼時事完陽ㆍ龍城兩府大夫人, 無間焉, 龍城府大夫人之喪, 不得入訣殯室, 爲平生恨, 十一歲, 遭大院君喪, 哭踊哀戚備至。 御極後, 侍純元聖母, 居處必同殿, 飮食必同廚, 經筵視事之外, 未嘗暫離側, 有不安節, 扶持抑搔, 先意承志, 蚤夜不解衣帶, 九年如一日。 丁巳以後, 對饍輒泣曰, ‘聖母飯, 予亦飯, 今何忍獨食?’ 左右飮涕。 大院君一門全釋, 在壬午, 而純考特恩也。 王之不匱之思, 輒寓之於霜露濡履, 揚徽闡烈, 屢擧不一擧, 殆無曠年, 以爲不如是, 無以恔於心也。 廟宮祠饗, 必躬將, 省犧牷眂滌濯, 儀容齊遬。 遇祖宗朝誕降登遐御極舟梁之歲, 或親詣寢堧, 或替遣大臣, 必蕆事焉。 奉憲宗殯殿也, 苑果熟, 命薦之曰, ‘是先王所賞翫者。’ 事兩慈殿, 誠敬肫摰, 宮闈之內, 祥和洋溢, 是惟王事親奉先之孝也。 王之在江華, 爲一守臣所操切, 登極後, 守臣以承旨入對。 旣退, 王語左右曰, ‘觀其講對, 非故欲困我者。 嚮日事, 國法也。’ 待之與諸臣無異。 政令之間, 一以愛民保民爲心, 大書安民二字, 揭之殿壁, 有水火之災, 播脩之告, 哀矜惻怛, 吏民聳聽感泣。 三南關北按覈之行, 諄諄戒諭, 慮有一夫之枉罹, 專拊循尉。 存宮人失所, 御銀器王慮, 累及衆人, 命更造以代之, 藥院有酪粥, 自十月, 日供, 至明年正月而止, 命停之曰, ‘牛不字畜不蕃。’ 又不喜肉曰, ‘予若嗜此, 士庶競效之, 畜之禍, 必滋多。’ 宮人有捕禽蟲, 亟命放之曰, ‘捕一則傷衆族。’ 是惟王愛人及物之仁也。 傳曰 ‘爲人君止於仁, 爲人子止於孝’, 孝者, 百行之源, 仁者, 心之德, 愛之理, 王之得於天分如此。 而我純元聖母, 又以八字傳心之符, 循循誘誨於嗣服之初。 其曰克敬克愼, 克勤克儉者, 堯、舜相授之精一心法也。 王慥慥莊懷而書紳。 臨御十四年, 盛德大業, 莫不本之於此。 嚴恭寅畏, 對越上天, 彗孛轟燁之告警, 輒齋心側身以禳之。 一雨暘動關聖心, 歲屢大熟, 殆至三登。 禮遇大臣, 每賜對, 辭令必謹, 衣冠必整, 優待耆舊, 慶壽之宴, 必有寵貺, 王於是, 可謂克敬矣。 愼於賞予而拳拳於褒忠象賢, 國朝名儒藎臣貞亮節義之人, 贈爵謚錄祀孫, 或賜祭于家若墓, 殆無遺焉。 其有講學衛道, 嘉惠士林, 取義成仁, 服勤王室者, 特許其世祀, 庶獄庶愼, 欽恤哀敬, 好生寧失恒虞。 夫一物之不得其所, 如世臣古家, 積久載丹書及草野橫議, 一時扞文網者, 倂伸晣而維新之, 有大獄鞫訊, 傅生者居多, 慮囚疏決, 或至咸宥, 而惟贓律不少貸, 王於是, 可謂克愼矣。 聖母有訓曰, ‘人不讀書, 昧於古事, 不能治國’, 是以, 自初元, 道開經幄, 原本六經, 翼以史傳, 講究探賾, 啓發弘多。 嘗書自警十條于屛, 侍臣有仰讃者, 王曰, ‘匪書之難, 行之惟難。’ 尤恤恤乎民生休戚, 凡方伯守令之陛辭, 必加面諭, 分遣御史, 紏察臧否。 遜志逆耳之言, 揆諸道而折衷之, 崇奬儒術, 弓旌之招, 徧于丘園, 王於是, 可謂克勤矣。 法章之外, 常服惟紬綿, 而澣濯至再三, 宮室苑圃, 葺之而已, 屛珍膳而絶奇衺之翫, 泊然無嗜好之嬰於心者。 是故, 終王之世, 無興作宣索之繁, 王於是可謂克儉矣。 由是, 有孚盈缶, 治道升中, 百嘉鬯遂, 深仁厚澤, 瀜液周徧, 庶不負聖母付托, 而永有辭於千萬世矣。 昔殷高宗, 舊勞于外, 作其卽位, 不敢荒寧, 邦以嘉靖, 漢宣帝, 興於閭閻, 知民事艱難綜核名實, 業以中興。 天之降大任於我先王, 亦若是也, 而享國歷年, 遠不及於高宗, 近猶遜於孝宣, 俾中興嘉靖之治, 不得久道而化成, 天實爲之, 謂之何哉? 嗚呼! 冤矣。 臣以弇陋, 厚被渥澤, 周還承弼, 有年所矣。 而今於劍舃莫攀之後, 忍效摹繪之技, 不但言之不文, 爲大瞿焉耳。 嗚呼! 冤矣。【議政府左議政趙斗淳製。】

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實錄附錄終


【太白山史庫本】9本1巻10章A面

【影印本】48本669面

先代:
哲宗大王諡状
哲宗実録附録
哲宗大王行状
次代: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