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鮮王朝実録/哲宗実録/附録/誌文
日本語訳
[編集]誌文:ああ!これ我らが熙倫正極粹徳純聖大王は14年間在位され、典章が明らかに良く修正され、大猷が時々浮上したり、風雨が順調で様々な種類の美しさが輝くように完成したので、ちょうど景命を迎え、生霊が鞏固して世界を長く安定して、太平に引き上げようと図っていた。癸亥年(1863年哲宗14年)12月7日体侯が優れずに、翌日庚辰日(8日)に昌徳宮大造殿にて昇遐された。春秋(享年)は33歳でした。我らが殿下(高宗)は太母の名に基づいて即位し、翼室に入って喪主となりました。そして、小大臣工と一緒に孝功について考慮し、業績を形成するために謹んで尊諡を文顕武成献仁英孝とし、廟号を哲宗と上げました。翌年甲子年(1864年高宗元年)4月7日、丁丑の睿陵に大葬しますが、実は禧陵の右側の尾根です。殿下は廷臣金炳学が軒墀
原文
[編集]誌文:嗚呼! 惟我熙倫正極粹德純聖大王, 在宥十四年, 典章修明, 大猷時升, 風雨順序, 百嘉鬯遂, 方迓景命, 鞏靈圖躋一世於長治久安之域。 乃以癸亥十二月七日有疾弗豫, 若翌日庚辰, 禮陟于昌德宮之大造殿, 春秋三十三。 我殿下以太母命, 嗣服恤宅, 宗于翼室。 與小大臣工, 考功象行, 謹上尊諡曰, 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廟號曰哲宗。 將以越明年甲子四月七日丁丑, 大葬于睿陵, 實禧陵右岡也。 殿下以臣炳學, 侍軒墀日久, 覿德最詳, 命之以幽宮之志, 辭謝不獲。 命臣竊自惟念, 是役終事也, 冥然忍不蓐蟻, 托諸觚墨之技, 而欲摹畫天日, 其敢諛辭溢美於揚厲布濩之際, 俾來許, 靡所徵哉? 寧約毋濫, 惟實匪華, 闡明平日謙光之至德, 卽所以圖酬隆渥之萬一也。 謹泣血拜手稽首以書曰。 王姓李氏, 諱昪字道升, 純祖大王之子, 正宗大王之孫也。 正宗大王之弟恩彦君, 恩彦君之子全溪大院君, 王以全溪大院君第三子, 入承大統。 母妃純元王后金氏, 贈領議政永安府院君忠文公祖淳女也。 本生母廉氏, 龍城府大夫人贈領議政成化女也。 以純祖辛卯六月十七日丁酉, 誕降于慶幸坊私第。 是時, 純元王后夢, 永安國舅, 奉獻一小兒曰, ‘善養此兒’, 后覺而異之, 記其事, 藏于篋笥。 及王御極, 龍顔日表, 宛若夢中所見。 己酉六月壬申, 憲宗大王昇遐, 無嗣, 純元王后以爲, ‘英宗血脈, 惟憲宗與王’, 遂定大策, 奉迎于江華潛邸, 初卦德完君, 是月九日, 行冠禮, 受大寶于殯殿, 卽位于仁政門, 尊中宮殿爲大妃。 大王大妃王大妃, 己於甲午受尊稱大王大妃。 用國朝舊典, 垂簾同聽政, 凡大小機務, 王皆稟決焉。 大王大妃, 敎于王曰, ‘當此罔極之中, 今幸五百年宗社, 付托有人。 主上卽英宗血孫也。 往事多艱難, 久居鄕外, 古昔帝王, 有生長民間, 疾苦無不知之, 政令之際, 每以愛民爲主, 遂爲明主。 今主上, 亦應習知民間之事, 愛民之道, 莫如節儉。 雖一粒飯一尺布, 皆出於民, 若不節儉, 其害必歸於民。 民不聊生, 國不爲國, 必須一念慥慥, 不忘愛民二字。 雖不知旣往工夫之如何, 而人不讀書, 則昧於古事, 昧於古事, 則不能治國。 雖悲遑之中, 亦宜常接儒臣, 計論經史。 聖賢心法, 帝王治謨, 漸次學習, 然後可以處事得當。 上以念宗社之重, 下以顧民生之困, 克敬克愼, 克勤克儉, 以副萬姓蘄顒之意。 人君雖曰極尊, 元無輕視朝臣之法, 大臣尤爲體國之相, 所當禮待。 雖於奏事之間, 必無不是之言, 孜孜聽從而銘肺焉。’ 十四日成服, 上大行大王謚曰, 經文緯武明仁哲孝, 廟號曰憲宗。 十月二十八日壬辰, 葬憲宗大王于景陵, 孝顯王后同原也。 王, 事親奉先, 誠敬備至, 殿宮之間, 祥和融洩, 宗廟之中, 儀容齊遬。 遇先王先后誕降之甲, 登遐之期, 御極之年, 舟梁之歲, 或親詣先陵而展誠, 或替遣大臣而攝享。 增拓璿源殿, 奉憲宗睟容, 因廷臣陳疏, 改純宗廟號爲祖, 尊憲宗入世室, 奉純祖睟容於南殿。 禮官進眞宗祧廟獻議, 批曰, ‘親未盡而遽議迭遷, 其於天理人情, 大涉未安。 而帝王家, 以統序爲重, 古今之通誼也。 憲宗大王, 君臨十五載, 纉承正、純、翼嫡嫡相承之大統, 今若奉祔二昭二穆以外之位, 則其於天理人情, 尤當如何也? 然則眞廟之祧遷, 自是不得不然之禮’, 遂祧於永寧殿, 立恩彦君祠, 使益平君曦, 主其祀, 立全溪大院君祠, 使永平君昱, 主其祀, 以豐溪君入繼于恩全君, 而立其後, 給免稅三百結, 以供祭祀。 慮仁陵、緩陵、徽慶園風水不叶, 親相宅兆而安厝焉。 遷大院君墓, 專价陳奏, 辨恩彦君辛酉誣案, 辛亥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正烈, 王大妃尊號曰宣敬, 追上孝顯王后徽號曰敬惠靖順, 上大妃尊號曰明憲, 壬子, 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宣徽。 癸丑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, 繼天配極隆元敦休, 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, 英德, 追上翼宗大王尊號曰, 聖憲英哲睿誠淵敬, 加上王大妃尊號曰正仁, 追上憲宗大王尊號曰, 體健繼極中正光大孝顯王后尊號曰端聖, 加上大妃尊號曰淑敬, 乙卯追上莊獻世子尊號曰賛元憲誠啓祥顯熙, 惠嬪尊號曰裕靖。 丁巳, 大王大妃昇遐, 上徽號曰, 睿成弘定, 諡曰純元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, 懿行昭倫熙化峻烈, 純元王后尊號曰, 慈獻, 王大妃進號大王大妃, 大妃進號王大妃。 戊午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, 大中至正洪勲哲謨, 純元王后尊號曰, 顯倫。 己未, 加上大王大妃尊號曰, 慈惠, 王大妃尊號曰, 睿仁。 辛酉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, 乾始泰亨昌運弘基, 純元王后尊號曰, 洪化, 壬戌, 追上純祖大王尊號曰, 高明博厚剛健粹精, 純元王后尊號曰, 神運。 命德興大院君祀孫, 錄用東班蔭職, 推於敦倫之德, 施以優老之典。 庚戌, 純廟誕辰周甲, 命京兆抄啓六十一歲人文蔭武加資, 士庶賜以食物米布。 甲寅五月, 純元王后誕辰, 依英廟朝耆老庭試例, 設耆老科。 丁巳, 以純元王后將躋七旬, 命抄啓士庶六十九歲人, 頒賜米綿。 大臣耆舊慶壽之晏, 或賜衣資食物, 或賜內醞法樂, 或宣宸章, 或授几杖, 用以惠養國老, 賁飭昭代, 壽域之化。 王, 嚴恭寅畏, 對越上天, 彗孛之示祲, 齊心測候, 轟燁之告警, 拱手修省。 癸丑亢旱, 命避正殿減膳撤樂, 敎曰, ‘顧予否德, 叨承丕基, 蚤夜憂懼, 莫敢邊寧。 今此亢旱之災, 奚爲而然也? 圭璧屢擧, 靈應尙邈, 言念民情, 曷以爲心? 災不虛生, 必有所以。 民生困瘁, 不能救濟, 法令壅遏, 不能振刷, 財穀罄竭, 不能節約, 貪墨橫行, 不能懲治, 一則寡昧之罪也, 二則寡昧之罪也。’ 戊午十月七日雷, 越四日, 又雷, 連下求言之敎, 減膳三日。 己未冬雷, 責己求言, 視昨年政令之間, 一以愛民保民爲心, 大書安民二字, 扁之殿壁。 凡方伯守令之辭陛也, 必加面飭, 分遣御史, 紏察臧否, 採訪幽隱。 遺棄流丐, 贍以恒料, 燒爛渰漂優有恤典。 辛亥, 關西海西被水災。 壬子, 關北被水災。 甲寅, 湖南被水災。 丙辰, 畿邑被火災, 嶺南海西被水災。 丁巳, 湖西被水災, 庚申辛酉, 關北連被水災, 竝遣道內秩高守令, 或遣近侍, 慰諭災民, 俾各安堵。 壬戌, 三南關北, 有民擾, 遣按覈使宣撫使, 究核而拊循之。 辛亥, 海西饑, 許劃本道穀一萬石, 京司上納錢一萬兩。 壬子, 關西饑, 命許貸宣惠廳錢五萬兩, 司譯院蔘包稅六萬兩。 壬戌, 以三政釐正, 內下錢五萬兩, 助蠲蕩給代之需, 以爲 ‘民生休戚, 係於長吏, 剌牧廉黷, 由於初仕’, 命備堂及曾經吏兵判, 各薦守令已著績者二人, 又命九卿及有司堂上, 各薦在京才行二人, 以爲需用之資, 又敎曰, ‘誠心旁求, 豈無人才乎? 另飭各道方伯, 隨聞抄薦, 使有志之士, 無虛老之歎。 自銓曹, 從先奬用。’ 王, 崇奬儒術, 蒐羅遺逸, 招旌之禮, 殆無虛歲, 側席之念, 發於誠心。 尤眷眷於象賢褒忠之典, 國朝名儒, 藎臣貞亮節義之人, 或貤贈爵諡, 或錄用祀孫, 或賜祭于家于墓, 又或不祧其主。 以講學衛道, 嘉惠士林, 取義成仁, 服勤王室, 其樹立之卓然者, 無異於鼎彝旂常之紀勳伐也。 以場屋紛競, 科試不公, 董飭有司, 使之精白對揚, 常敎曰, ‘古之座主, 擢置人才, 爲國家需用也, 今也不然, 只聞關節而已, 只知奔競而已。 且巨室子弟, 不讀一字書, 父兄憐其頭角而爲之力圖, 是豈收拾人才之道乎? 如是敎飭之後, 萬有一用情之入聞者, 只當以科律從事。’ 王, 明罰飭法, 欽恤哀敬, 以好生之念, 寓寧失之義, 錄囚恒存簡孚, 疏決或至全釋。 然至於紏王慝振邦憲, 關和不少撓, 此皆王事天治人立政圖理之盛節也。 癸亥春, 有中國人鄭元慶所著《廾一史約編》, 自燕東來, 書我國宗系及開國時事, 極其誣衊王, 大震驚, 馳价陳辨, 竟獲昭雪。 群臣援宣廟故事, 上尊號曰, 熙倫正極粹德純聖, 中宮殿尊號曰, 明純。 又引英廟受號時上號仁元王后故事, 遂議上大王大妃尊號曰, 弘德, 王大妃尊號曰, 正穆。 冊寶旣成, 未及上而遽遭崩坼之變, 嗚呼! 慟哉。 王妃ㆍ金氏贈領議政永恩府院君ㆍ忠純公ㆍ汶根之女, 誕元子, 未晬而卒, 一女幼, 宮人ㆍ范氏出。 王, 遭家多難, 舊勞于外。 甲辰, 自喬桐徙江華也, 到大洋, 風水相盪, 舟甚傾危, 王, 晏然無懾, 慰撫家人。 已而風定浪息, 舟人相賀曰, ‘此固險津, 且遇惡風, 理必無倖, 而竟獲利涉, 意舟中有天佑之人。’ 王之在江華, 有一守臣, 操切甚苛, 家人病之, 及御極, 守臣以承宣入侍。 筵退, 王謂左右曰, ‘觀其侍講奏對, 決非故欲困我者, 嚮日之事, 國法然矣。’ 遂待之與諸臣無異。 潛邸南山, 常有光氣燭天, 至奉迎前日始消, 居人始知爲龍興之兆。 奉迎到楊花津路傍, 群羊分隊而跪, 觀者咸異之。 王宅憂亮陰, 喪禮必誠必信, 命以殿庭果子, 薦之殯殿曰, ‘是固先王所嘗玩者’, 凡苑果新熟, 亦必薦之。 殯殿宮人, 嘗失所御銀器, 王慮累及衆人, 命別造而代之。 停藥房例供酪粥曰, ‘牛不字畜不蕃’, 至於禽鳥蟲豸之微, 戒勿令傷害。 內廚常膳, 有珍羞異味, 輒却而不御, 又嘗不喜肉味曰, ‘予若多食肉, 則至於士庶, 競相效之, 六畜必多傷損。’ 法章之外, 不御錦緞, 常服之衣, 無過紬綿。 宮室之可以修葺者, 一榱一楹, 無侈前規, 是又王懋昭儉德, 率躬而導俗者也。 侍純元聖母, 居處必同殿, 飮食必同廚, 經筵視事之外, 未嘗造次或離。 至有不安節, 扶持抑搔, 先意承志, 蚤夜洞屬, 衣帶不解, 九年如一日。 丁巳, 聖母昇遐, 五月居廬, 饋奠必親, 哀戚之容, 哭擗之數, 出於至誠, 動合禮經。 及因封時, 王欲隨引群臣, 以毁疾請庭籲, 乃止, 猶觸冒風寒, 以臨復土之禮。 嘗進饍, 輒曰, ‘侍食聖母, 聖母進飯, 予亦進飯, 今何忍獨食?’ 左右皆掩抑不忍仰視。 春秋拜陵, 以展霜露之感, 或歲三四爲率, 寢園灤遷, 必躬臨相基, 恔於聖心然後, 乃筮兆焉。 頻開經幄, 孜孜講學, 因大臣所奏, 遵皇明日講之例, 資益弘大。 嘗曰。 ‘工夫實在於予之立志’, 遂以自警十條, 書諸屛諭筵臣曰, ‘非書之爲難。 行之惟難? 嗚呼! 王以聰明睿知之聖, 承重熙累洽之運。 耕稼陶漁, 大舜所以玄德升聞也, 爰曁小人, 殷宗所以保惠庶民也。 踐先王之位, 行先王之禮, 修身愼行, 繼人志而述人事。 《詩》曰 ‘孝子不匱, 永錫爾類, 王實有焉。 齊莊肅雝, 昭事神明, 內盡於已而外順於道, 致其精明之德。 《禮》曰 ‘賢者, 祭必受其福’, 王實有焉。 探頣經典, 浸灌道義, 御家範世, 罔不推之於躬行心得之餘書曰: “念終始典于學厥德脩罔覺王實有焉。 屛玩好而絶營作, 懋大本而制恒産, 蓋由深念乎地力之生, 物有大數, 人力之成, 物有大限。 《易》曰 ‘節以制度, 不傷財不害民’, 王實有焉。 刑憲者, 民命之所繫, 亦國命之所繫, 導迎善氣, 祈天永命, 惟在於是, 庶獄庶愼, 有倫有要。 《周禮》曰 ‘刑平國用中典’, 王實有焉。 深仁厚澤, 普被八域, 宏綱大目, 永垂萬世, 是皆本之大易所謂 ‘富有之謂大業, 日新之謂盛德。’ 宜其永享難老之錫, 用成久道之化, 而竟嗇期頣胡考之年者, 其理何在傳曰 ‘大德必得其位, 必得其祿, 必得其壽, 必得其名, 以吾王之德有驗有不驗, 臣不敢知謂天可必乎, 抑謂天不可必乎? 天乎! 痛哉。 雖然, 君子動而世爲道, 行而世爲法, 言而世爲則, 使親賢樂利沒世而不能忘者, 寔王之成功盛化, 本乎身而徵諸庶民。 嗚呼! 懿哉。【判中樞府事金炳學製。】
【太白山史庫本】9本1巻4章A面
【影印本】48本666面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