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元史/卷194

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
 卷一百九十三 新元史
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九十一
卷一百九十五 

陸耉 李拱辰 潘澤 李廷 王道 郭郁 任仁發 苗好謙 韓沖 弟中

陸耉[编辑]

陸耉,字仁仲,江陰人。父渙,宋江陰軍安撫副使。大安南下,耉從父降,授江陰軍判官。

至元十六年,入覲,除朝列大夫、同知徵州路總管府事。耉儒家子,又年少,民易之。及泣事,發摘奸伏,明斷如神,眾乃大服。有爭山葬者,各指壹冢,莫知春歲月遠近。耉視之曰;“必發爾冢。”爭者曰:“法不許也。耉曰:“吾固欲發之。”命具畚鍤,爭者逸,發之果虛冢也。縣解官錢,夜為人盜去,莫知主名。耉召役夫詰之,指其壹曰:“訊彼。”壹訊而是伏,贓具在。或問何以知之,耉曰:“吾以色聽耳。”官命江南路造船,集升州之龍灣,耉白宣慰司:“徽州道險遠,請就太白渡,便。”從之。役中止,又欲運其材於京師,耉持不可。未幾旌德募民運木,亂者蜂起,卒如耉吉。

二十五年,遷江東宣慰副使。旋改江南浙江道提刑按察副使。耉劾去貪吏數十人,追贓以巨萬計。織染局官受賄,事連行省胥吏十余人。耉移文右司逮之,右司訴於參政,謂分司不當案省吏,以違制論。耉曰:“分司不得案省吏,固也。吏受賕,禦史亦不得問乎?”白其事於行臺,論如律。按察司改肅政廉訪司,耉以例去官。久之,起中順大夫、同知臺州路總管府事。

元貞元年,改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副使。耉治辦有聲,臺、省交薦之,耉益感激,遇事侃侃不撓。部使者市紅、藍,受賈人金;又奉旨造浮屠像者,攫官吏金幣逾五萬錠;耉俱劾罷之。則是權幸側目。時檢覆諸縣水災,耉檄壹令往,令以病卒於道,仇家嗾其子訴耉,謂耉實死之,用事者將中以危法,耉不自辯,以母老乞養歸。舟行至湖口,行省遣使者逮之,不知耉在舟中,及入城,耉已去。使者曰:“余知其無罪也,天相之矣。”以追不及返命。耉知其事,自至京師,訴於禦史臺。人皆後無罪,畏用事者,莫敢言。尋降三官,改授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副使。湖南俗尚競渡,歲有溺死者,峒丁以盜牛相鬥訟,耉皆禁之。有裏婦,僧出入其家,夫久出,或誣婦與僧殺之,指道傍屍為驗。僧不任笞,已誣服。耉閱其牘,屍死於夏月,而衣冬服。疑之,根究得實,乃何人,先數月受杖而踣於道,非其夫。僧得訟系,免死。逾年,湖南吏部送軍糧至鄂州,遇其夫,趣使還家自首,僧之冤始白。耉平反疑獄多類此。未幾,擢海南廣東道肅政廉訪使。復以母老去官。

耉持身廉介,扁所居曰義齋,嘗曰吾平生受用義字不盡。家居,患差役不均,為立式推排,除詭寄虛樁之弊,分戶九等,各出助田,先後差次,每歲充裏正者,即以助田義粟畀之,歲終稽其出入,數年後義粟有羨,乃買田如助田之數,歸助田於本戶,鄉人德之,至今守其法不變。大德十壹年卒,年五十。延祐中贈嘉議大夫、上輕車都尉、吳興郡侯,謚莊簡。

子鏜,德清縣尹;銓,規運提點大使。

李拱辰[编辑]

李拱辰,字廷弼,本磁州人。曾祖儀為滏陽令,因家於滏陽。祖彀,以駙馬忒木臺采地在磁州,為駙馬人匠局提領。爾著,襲彀職。

拱辰,幼聰慧好學。著卒,當襲提領,嘆曰:“是可以行吾所學耶?”遂棄去,遊京師,以善譯語,入直宿衛。大德三年,授高郵府判官。高郵初為路,隸淮東宣慰司,後改為散府,宣慰司仍役屬之,吏民以為病。拱辰白於宣慰使,復隸宣慰司便。事聞中書,奏從其請。會福院設營田提舉司,為民害,用拱辰言罷之,而責其事於有司,民德之。

至大元年,遷紹興路新昌縣尹。拱辰患經界不正,核其地圖,與保甲冊印分兩券,官執左,民戶執右,鬻產則券隨之,隱設詭緝之弊悉除。新昌去郡遠,不通舟楫,拱辰請以土產布代糧。縣民惑於陰陽之說,親死至數十年不葬,拱辰下令:不葬其親者以不孝論,其谷遂革。新昌人以為自設縣以來,未有及拱辰之為政者。

皇慶二年,擢湖州歸安縣尹。有京師貴人指縣民某甲妻為逃婢,督捕甚急。拱辰留不遣,卒完其夫婦。經理田土令下,奉行者率務增多,拱辰獨聽民自占,僅增田百五十頃。行省又議倍賦,拱辰曰:“吾官可去,民不可病也。”竟格其事不行。臺、省交章薦拱辰廉能。

延祐四年,除中書戶部司計。六年,擢監察禦史。有以藥術媒進,躐遷翰林學士承旨,拱辰曰:“承旨職任親密,豈彼所堪?”同列噤不敢壹語,拱辰獨抗疏劾之,帝初不以為忤。會內府市莊炭乾沒錢十余萬緡,拱辰發其奸,章再上,不報。遂解印綬去。譖者因誣拱辰按奏不實,執政素重拱辰,多方營救,始獲免。未幾,起為僉福建閩海道廉訪司事,仍進三品為奉議大夫。丁憂,不赴。七年冬,復拜監察禦史。英宗夙聞拱辰名,至治二年特授禦史臺都事,又以丁憂去官,泰定元年,卒於家,年七十七。子益,江浙行省檢校官。

潘澤[编辑]

潘澤,官澤民,順寧宣德人,從許衡受學。由太府監掾史,累遷知宏州諸軍奧魯。有盜八人系獄,澤壹讞知其枉,皆出之。未幾,真盜盡獲。太原民從貴家奴得偽鈔,獲罪,過宏州,號於市曰:“神明如潘公,獨不能活我乎?”澤聞之,竟雪其冤。轉興中州,入為監察禦史。時桑哥用事,及得罪,禦史臺召按不能致,澤從卒捕之,論如律。

轉僉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司事。有佃戶殺其主,獄已具。澤覆讞之,則其妻與奸夫所為,乃出佃戶,抵二人罪。又有訟為豪家奴,其壹族十七人者,有司數年不能決。澤以鬻奴皆畫男女左右食指橫理於券,以其疏密,判人長短壯少。索其券,內有十三歲兒指理如成人,澤曰偽也,召郡中兒年十三者十人,以符其指,皆不合。豪理屈,毀券還之。

或言高麗王謀反,詔近侍偕澤按之。澤謂王尚公主,設舉事,公主必上變,安能噎默從之。未幾,公主果遣使辯誣。入為禦史臺都事,遷江北提刑按察司副使,轉江南浙西道。至元二十九年卒,年五十五。

李廷[编辑]

李廷,字瑞卿,本廣州人,後遷於大都。廷早孤,樵薪養母。其母亦有賢名。大都人柴好禮聞之曰:“母貞子孝,不興何待?”遂以女妻之。歷左司吏部掾。太子詹事完澤薦於裕宗,得召見,用為南昌尹。復入為詹事及中書掾。累遷泉府司丞。受詔核江南賦,賦平,擢同知河南府事,祠二程、張、邵、司馬於府學,士論稱之。三遷為戶部郎中,進中議大夫、江州路總管。歲饑,發稟粟賑之,又使醫載藥療饑民之疾,全活甚眾。改兩淮屯鹽總管。田之沒於民者二十余頃,戶之入於他籍者千二百余戶,逃於他郡者九千余戶,皆復之。糧之逾於額者六千四百余石,皆除之。歲省公帑十七八,而鹽課日增。世祖知其賢,數賜幣獎之。召為兵部尚書,改刑部尚書,拜淮東道宣慰使。以老乞致仕。卒。贈通奉大夫、江西行省參知政事、護軍,追封潞陽郡公,謚忠靖。

王道[编辑]

王道,字之問,先世京兆終南人,後遷濰州北海縣。至元初,以布衣上書,請置執法官則吏畏政肅。六年,建禦史臺,辟為掾史,道恥之,引疾去。竇傑薦為東宮講書。

十三年,宋平,除福建行省左右司郎中。宋宗室趙元章等六十三家,有誣與山賊通者,行省欲盡殺之,道抗言:“宋之宗室累詔恩恤,今以曖昧挐戮,傷國家好生之德。”遂獲免。陳吊眼據漳州叛,招討使逾城走,行省以失守罪縛出,將斬之。道曰:“招討使三品大吏,有罪當稟命朝廷,不可擅殺。”行省遣甲士環道而詬之曰:“若不署字,當從坐。”道乃具朝服,望闕再拜曰:省臣不有朝廷,脅我以兵,欲將何為?吾寧死不署字也。”招討使竟得減死論。由是豪強氣褫,民間畫道像祀之。

二十四年,授泉州路總管。先是,安溪士賊張大老、方德龍嘯聚畬洞,為壹方之患,垂三十年。聞道至,相謂曰:“王老子來,宜謹避之勿輕出。”道布耳目,設方略,不逾月擒賊首二十余人,悉榜殺之,余黨駴散。百姓歌頌之。後卒於官。

郭郁[编辑]

郭郁,字文卿,汴梁封丘人,金未徒於大名。性穎悟,六歲讀書,博通經史。年十九,辟充江淮行樞密院令史。元貞元年,河南行省丞相蔔憐吉歹薦為行省掾,中書丞相哈剌合孫留於都省。定水門料工者多虛計,郁核實,省官費壹千三百錠。車駕幸縉山,奸人劉甲等冒領納缽草料,省臣使郁治之。既伏罪,郁乃白省臣,奏聞利病,置孛哥孫分司印,禦史刷籍,冒領之弊遂革。又以縉山民饑,請賑之。

大德九所,除宣徽院都事。本院歲買湯羊多虛額,郁以實價買羊,增買三千只,省鈔三千余錠,以此忤長官意。十壹年,出為江浙行省都事。考核荒田,增科糧四萬余石。

至大元年,漕吳松江,役夫歲壹歲除糧十五石,郁視其牘曰:“役不過二月、三月耳,而除壹人之糧何也?”於是追理十六萬石,以充海運。四月,立衛率府,摘發壹萬五千人,期九月至都。郁曰:“今軍士饑窘在道,遷延非計之得者,宜聽其還家收蠶麥,如期至都可也。”比至,則軍資整備,最諸省。初行至大錢,拘民間銅器,郁白於大臣:“廣濟庫藏舊錢數百萬,例許使用,止拘廢銅足矣,何必毀已成之器。”從之,上下稱便。

皇慶元年,擢浮梁知州,括隱漏田二百余畝、米三舊余石,以為諸生餼稟,廣弟子員百余。賦役驗實,有戶以定上中下之則,於是詭名規避者無所隱匿,官田額重者折收輕賦,以剔偏負虛包之弊,民翕然頌之。省、臺考績,升秩壹等。

延祐五年,入為中書檢校官。丁父憂,去官。服除,授中順大夫、知高郵府。蒞官五月,墾田六萬余畝,逃民歸者千二百余家。至治三年,進階中憲大夫、同知兩浙都轉運直使司事。建言減鹽額五萬錠以寬竈戶,又平反鹽徒十七家,由是課程增羨額外至二萬二千四百錠。

泰定元年,擢僉江西湖東道肅政廉訪司事,舉劾務存大體,不以苛察為事。吉、贛、南安饑,郁經營賑濟,活者數十萬人。二年,除亞中大夫、慶元路總管,兼勸農事。始下車,決疑獄三百余事,民為立德政碑。四年,進嘉議大夫、福建等處都轉運鹽使。是時,鹽法久弊,民不堪命。郁曰:“水不清者,宜澄其源。”乃白於省府,裁冗濫職事百余人,請給分司印,以革私鹽之弊,禁預辨增余帶耗。又鹽徒犯法,輒妄引平民,株運者眾,郁讞之,止坐犯事之家,應時科斷,不增入壹人。由是獄無冤滯,民安其業。未幾,卒。

郁廉潔自持,不可幹以私,所至有聲,為元明善、馬祖常諸人所重。

任仁發[编辑]

任仁發,字子明,松江上海人。幼穎悟,異群兒。年十八,袖剌謁平章遊顯,壹見奇之,辟宣慰司掾。至元二十五年,以蔭襲為海道副千戶,轉正千戶。從征安南,改海船上千戶。

時浙西淫潦為災,仁發白省臣,以為河沙匯乃吳淞江咽喉,必先治此而後事集。省臣不從,後果湮塞,水患日甚。大德中,仁發陳利弊、疏浚之法於中書省。江浙平章政事徹裏委仁發浚之,凡四月,工竣。入覲成宗,賜賚有差,進都水監丞。

至大元年,除嘉興府同知。又明年,遷中尚院判官。大都通惠河閘底壞,水洶湧,訛言中有水怪,省臣束手,檄仁發按視。仁發繕補壞閘,卒無他患。時會通河亦淤,仁發疏泉脈,钁僵沙,役不浹旬而畢。升都水少監。二年,河決歸德及汴梁之封兵縣,詔仁發董其役。仁發縛蘧渠鳳掃濱河口,築堤五百余裏以禦橫流,河防始固。

延祐初,出知崇明州。調築鹽官州海岸,又疏鎮江練湖淤積。泰定元年,詔賜銀幣,與江浙行省左丞朵班疏吳淞二道,大盈、烏泥二河。以年七十乞致仕,帝不聽,特授都水庸田使司副使。凡創石閘六,築塍圍八千,浚溝漢千有奇。仁發治河為天下最,大工大役,省臣皆委之。累遷浙東道宣慰副使,秩中憲大夫。卒,年七十三。著有《浙西水利議答錄》十卷,切中時弊,行於世。子賢佐,臺州判官。

苗好謙[编辑]

苗好謙,東平城武人。大德中,由大宗正府都事累擢僉江北淮南道廉訪司事。彈劾不法,甚有名譽。至大二年,僉淮西道廉訪司事,獻種桑之法:分農民為三等,上戶地十畝,中戶五畝,下戶二畝或壹畝,周築垣墻,以時收采桑椹,依法種之。武宗善之,頒其法於各路。延祐三年,以好謙所至種桑,皆有成效,申命各路著為令。入為司農丞。五年,大司農買住等進好謙所撰《栽桑圖說》,帝曰;“農桑衣食之本,此圖甚善。”命刊印千帙散之。後遷江北淮南道廉記使,卒於官。

韓沖[编辑]

韓沖,字進道。其先大都人,遼金世族,與劉六符、馬人望、趙思溫等為四大姓。祖珍,金昌武軍節度使,金亡,始徒家衛州。父天麟,兵部郎中。

沖,夙為丞相完澤所知,累擢工部主事、陜西行省左右司郎中。有家奴怨其主歲給衣食不均,殺其主之子,誣他奴,積十余年,獄不決。沖壹讞而服。中使笞館人,館人夜殺之。有司疑為盜,弗獲,按其從者誣服。沖驗之,乃問之眾曰:“中使過此,曾虐汝乎?”對曰:“嘗笞館人。”沖徐召其人詰之,遂得實,臨洮富人子有妾方娠,妻賣之,二十余年,夫死,官主其家資。忽壹人至曰:“我遺腹子也。”沖疑之,檢其家,得佛書壹冊,背有書雲:“某年月日,妾有孕,賣於鞏昌某家。”遣人至鞏昌,求得遺腹子,詢其歲月皆合。壹郡嘆服。

大德初,選為安西王相府郎中令,王敬禮之。十壹年,改知沔陽府,擢峽州路總管府。六年,以工部尚書致仕。弟中,為陜西行臺侍禦史,亦請老。兄弟同時歸裏,士論榮之,為畫《二老出關圖》。卒年八十三。贈通大夫、禮部尚書、南陽郡侯,謚康靖。子汝霖,陜西行臺掾。

弟 中[编辑]

中,字大中。由中臺掾累擢監察禦史,拜山東道廉訪副使,轉淮東道。以母疾辭歸,丁母憂,服除,三遷為漢中道廉訪使,又轉陜西行臺侍禦史。中事母至孝,庭竹生芝,姚燧、蕭皆賦詩美之,謂中誠孝所感。卒年七十九。贈集賢直學士、亞中大夫,追封南陽郡侯,謚貞孝。

史臣曰[编辑]

史臣曰:“自陸匡以下,其人皆有吏能,勤於民事,故撮其施為方略著於篇,以補舊史之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