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史/卷150

維基文庫,自由的圖書館
 卷一百四十九 元史卷一百五十
列傳第三十七
卷一百五十一 

石抹也先 何伯祥 李守賢 耶律阿海 何實 郝和尚拔都 趙瑨 石抹明安 張榮 劉亨安

石抹也先[编辑]

石抹也先者,遼人也。其先,嘗從蕭后舉族入突厥,及后還而族留。至遼為述律氏,號稱后族。遼亡,改述律氏為石抹氏。其祖庫烈兒,誓不食金祿,率部落遠徙。年九十,夜得疾,命家人候日出則以報,及旦,沐浴拜日而卒。父脫羅(畢)〔華〕察兒,[1]亦不仕。有子五人,也先其仲子也。

年十歲,從其父問宗國之所以亡,即大憤曰:「兒能復之。」及長,勇力過人,善騎射,多智略,豪服諸部。金人聞其名,徵為奚部長,即讓其兄贍德納曰:「兄姑受之,為保宗族計。」遂深自藏匿,居北野山,射狐鼠而食。聞太祖起朔方,匹馬來歸。首言:「東京為金開基之地,蕩其根本,中原可傳檄而定也。」太祖悅,命從太師、國王木華黎取東京。

師過臨潢,次高州,木華黎令也先率千騎為先鋒,也先曰:「兵貴奇勝,何以多為?」諜知金人新易東京留守將至,也先獨與數騎,邀而殺之,懷其所受誥命,至東京,謂守門者曰:「我新留守也。」入據府中,問吏列兵於城何謂,吏以邊備對,也先曰:「吾自朝廷來,中外晏然,奈何欲陳兵以動搖人心乎!」即命撤守備,曰:「寇至在我,無勞爾輩。」是夜,下令易置其將佐部伍。三日,木華黎至,入東京,不費一矢,得地數千里、戶十萬八千、兵十萬、資糧器械山積,降守臣寅答虎等四十七人,定城邑三十二。金人喪其根本之地,始議遷河南。

歲乙亥,移師圍北京,城久不下,及城破,將屠之。也先曰:「王師拯人水火,彼既降而復屠之,則未下者,人將死守,天下何時定乎!」因以上聞,赦之。授御史大夫,領北京達魯花赤。時石天應與豪酋數十據興中府,也先分兵降之,奏以為興中尹。又命也先副脫忽闌闍里必,監張鯨等軍,征燕南未下州郡。至平州,鯨稱疾不進,也先執鯨送行在所,帝責之曰:「朕何負汝?」鯨對曰:「臣實病,非敢叛。」帝曰:「今呼汝弟致為質,當活汝。」鯨諾而宵遁,也先追戮之,致已殺使者應其兄矣。致既伏誅,也先籍其私養敢死之士萬二千人號黑軍者,上于朝。賜虎符,進上將軍,以御史大夫提控諸路元帥府事,舉遼水之西、灤水之東,悉以付之。

後從國王木華黎攻蠡州北城,先登,中石死,時年四十一。子四人:曰查剌,曰咸錫,曰博羅,曰侃。

查剌,亦善射,襲御史大夫,領黑軍。戊寅,從木華黎攻平陽、太原、隰、吉、岢嵐、關西諸郡,下之。遂攻益都,久不下,及降,眾欲屠其城,查剌曰:「殺降不祥,且得空城,將安用之?」由是遂免。己卯,詔以黑軍分屯真定、固安、太原、平陽、隰、吉、岢嵐諸郡。及南征,盡以黑軍為前列,敗金將白撒、官奴于河。渡河再戰,盡殺之,長驅破汴京,入自仁和門,收圖籍而還。帝悉以諸軍俘獲賜黑軍。

癸巳,從國王塔思征金帥宣撫萬奴於遼東之南京,先登,眾軍乘之而進,遂克之,王解錦衣以賜。辛丑,太宗嘉其功,授真定、北京兩路達魯花赤。癸卯,卒于柳城,年四十四。

子庫祿滿,襲職。中統三年,從征李璮,中流矢卒。子良輔,襲黑軍總管,至元十七年,以功累陞昭毅大將軍、沿海副都元帥。二十一年,改沿海上副萬戶。大德十一年,告老。子繼祖,襲萬戶。

咸錫之子度剌,攻樊城,戰死。

贍德納後亦棄金官來歸,為別失八里達魯花赤,卒。其孫亦剌馬丹,仕至遼陽省左丞。亦剌馬丹子倉赤,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。

何伯祥子瑋[编辑]

何伯祥,易州易縣人。幼從軍于金,從張柔來歸。太祖定河朔,惟保定王子昌、信安張進堅守不下。子昌,金驍將也,柔命伯祥取之。兵逼其城,子昌出走,追及之,伯祥執槍馳馬,子昌反射之,中手而貫槍,伯祥拔矢棄槍,策馬直前,徒手搏之,擒子昌。進聞之,亦遁去。伯祥遂攻西山諸寨,悉平之。後攻汴梁,拔洛陽,圍歸德,破蔡州,論功居多,授易州等處軍民總管。

丁酉,從主帥察罕伐宋,伯祥拔三十餘柵,獲戰艦千餘艘,又破芭蕉、望鄉、大洪、張家等寨,俘獲甚眾,器械山積。察罕以其功聞,賜錦衣、金甲。

壬子,諸軍入宋境,察罕自他道遽還,諸軍倉皇失措,伯祥曰:「此必為敵所遏,不若出其不意,而遂深入其地,彼不我測,乃可出也。」遂率兵突戰,直抵司空寨,疏布營壘,陵高伐木,為攻取勢。既夜,命為五營,營火十炬,伏精銳于營側險要之地,天將明,令士卒速行,而鳴鼓其後。宋兵果來追,伏發,驚駭潰去,追擊,大破之,轉戰百餘里,他軍不能歸者,皆賴以出。帝聞之,賜金二百兩。

世祖南伐,伯祥參預軍事,多所獻納,卒于軍。贈儀同三司、太保、上柱國,追封易國公,諡武昌。[2]子瑋。

瑋始襲父職,知易州。兄行軍千戶卒,瑋復襲之,鎮亳州。從圍襄樊,宋將夏貴率舟師來救,瑋時建營於城東北,當其衝。貴兵縱火焚北關,遂進逼瑋,萬戶脫因不花等呼瑋入城,瑋曰:「建功立業,此其時也,何避焉!」乃率其眾,誓以死戰,開營門,以身先之,貴敗走。

至元十一年,丞相伯顏受命伐宋,辟瑋為帳前都鎮撫。師次陽羅堡,夏貴率戰艦列江上下,瑋從元帥阿朮,率眾先渡,諸軍繼之,貴復敗走。宋丞相賈似道率舟師拒于丁家洲,瑋將勇敢士出戰,奪舟千餘艘,似道遁去。授武德將軍、管軍總管,佩金虎符。宋既平,進懷遠大將軍、太平路軍民達魯花赤,俄陞昭勇大將軍、行戶部尚書、兩淮都轉運使。

至元十八年,擢參議中書省事。二十年,擢為江浙按察使。[3]二十二年,改大名路總管。二十八年,遷湖南宣慰使。三十一年,拜中書參知政事。時宰執凡十一人,瑋曰:「古者一相,專任賢也,今宰執員多,政出多門,轉相疑忌,請損之。」不從,遂乞代。

大德四年,授侍御史,以母病辭。七年,授御史中丞,陳當世要務十條,成宗嘉納之。京師孔子廟成,瑋言:「唐、虞、三代,國都、閭巷莫不有學,今孔廟既成,宜建國學於其側。」從之。賽典赤、八都(高)〔馬辛〕等還自貶所,[4]復相位,瑋言:「姦黨不可復用,宜選正人以居廟堂。」帝深然之。監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孫受贓,具服,而哈剌哈孫密結權要,以枉問誣章。瑋率臺臣入奏,辨論剴切,章遂得釋。

九年冬,將有事于南郊,議配享,瑋曰:「嚴父配天,萬世不易。」不果行。成宗崩,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,集廷臣議祔廟及攝政事,瑋難之,阿忽台變色曰:「中丞謂不可行,獨不畏死耶?」眾皆危懼,瑋從容曰:「死畏不義耳,苟死於義,夫復何畏!」未幾,以疾去位。

武宗即位于上都,授太子副詹事,遣使促使就職,復遙授平章政事,商議中書省事。武宗至自上都,臨朝,問曰:「孰為何中丞?」瑋出拜,帝曰:「朕知卿能以忠直為國,朕有不逮,卿當勉輔。」

至大元年,遷太子詹事,兼衞率使。俄拜中書左丞,仍平章政事,商議中書省事。未幾,擢河南行省平章政事,佩金虎符,提調屯田事,帝召至榻前,面諭曰:「汴省事重,屯田久廢,卿當為國竭力。」賜黑貂裘一、錦衣二襲。瑋至汴,建諸葛亮祠,立書院,以地三千畝贍之。三年,改河南行尚書省平章政事,卒。贈太傅、開府儀同三司、上柱國,追封梁國公,諡文正。

李守賢[编辑]

李守賢字才叔,大寧義州人也。祖小字放軍,嘗從金將攻宋淮南,飛石傷髀,錄功,賞生口七十。主將分命將校殺所掠俘,苟有失亡者,罪死,放軍當殺五百人,皆縱之去。

金大安初,守賢暨兄庭植,弟守正、守忠,從兄伯通、伯溫,歸款於太師、國王木華黎,入朝太祖于行在所,即命庭植為龍虎衞上將軍、右副元帥、崇義軍節度使,守賢授錦州臨海軍節度觀察使,弟守忠為都元帥,守河東。朝廷以全晉為要害之地,人心危疑未定,非守賢鎮撫之不可,乃自錦州遷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。既至,河東人皆曰:「吾等可恃以生矣。」

歲戊子,朝于和林,加金紫光祿大夫,知平陽府事,兼本路兵馬都總管。庚寅,太宗南伐,道平陽,見田野不治,以問守賢,對曰:「民貧窘,乏耕具致然。」詔給牛萬頭,仍徙關中生口墾地河東。辛卯,平陽當移粟萬石輸雲中,守賢奏以「百姓疲敝,不任輓載」,帝嘉納之。時河中未下,守賢建言,以為「將士逗留沮撓,多所傷溺,臣請自北面鑿城先登」。如其言,城果下,遂搆浮橋。明年,蒲津南濟潼關。[5]二月,大破趙雄兵于芮城。

時方會師圍汴,留守賢屯嵩、汝。金兵十餘萬,保少室山太平寨,守賢以三千人介其中,度其帥完顏延壽無守禦之才,癸巳正月望夕,延壽擊毬為嬉,守賢潛遣輕捷者數十人,緣崖蟻附以登,殺其守卒,遂大縱兵入,破之,下令禁無抄掠,悉收餘眾以歸。不兩旬,連天、交牙、蘭若、香爐諸寨,皆望風俱下,守賢未嘗妄殺一人。及攻河南,其渠魁強元帥者,以其眾出奔,守賢追及,降之。秦藍帥王祐,聚眾數萬,據虢之南山,守賢使人責祐,祐素憚守賢威略,即以所部來附,關東、洛西遂定。甲午冬十月卒,年四十六。

子彀嗣。歲丁酉,從太師塔海紺布征蜀漢,有功。明年,攻碉門。又明年,下萬州,會戰於瞿塘,獲戰艦千餘艘。辛丑,朝行在所,授河東道行軍萬戶,兼總管。己巳,進兵攻成都,由廣元出葭萌,度木瓜坡。蜀之餘孽團聚為梗,聞彀至,潛為伏以待。彀諜知之,令眾銜枚疾進,出其不意,賊兵敗走,長驅至成都,破之。壬子,襲嘉定。

戊午秋,憲宗南伐。己未,入梁州,[6]師次江上,造舟為梁,以通援兵,且斷宋人往來之路。會江漲,梁中絕,宋將率舟師萬艘逆戰,彀以一旅先犯之,諸軍繼進,遂破之。明日,帝召謂諸將曰:「汝輩平日自負鷙勇,及臨敵,不能為朕立尺寸功。獨李彀身犯矢石,摧鋒陷陣,視敵篾如,言勇者,如彀乃可耳。」賜白金二百五十兩。中統三年,改河東路總管,佩金虎符,移京兆路,加昭勇大將軍,未幾,轉洺磁路。至元七年正月卒,年四十九。子十一人。伯溫,見忠義傳。

耶律阿海[编辑]

耶律阿海,遼之故族也。金桓州尹撒八兒之孫,尚書奏事官脫迭兒之子也。阿海天資雄毅,勇略過人,尤善騎射,通諸國語。金季,選使王可汗,見太祖姿貌異常,因進言:「金國不治戎備,俗日侈肆,亡可立待。」帝喜曰:「汝肯臣我,以何為信?」阿海對曰:「願以子弟為質。」明年,復出使,與弟禿花俱往,慰勞加厚,遂以禿花為質,直宿衞。阿海得參預機謀,出入戰陣,常在左右。

歲壬戌,王可汗叛盟,謀襲太祖。太祖與宗親大臣同休戚者,飲辨屯河水為盟,阿海兄弟皆預焉。既敗王可汗,金人訝其使久不還,拘家屬于瀛。阿海殊不介意,攻戰愈厲,帝聞之,妻以貴臣之女,給戶,俾食其賦。癸亥冬,進攻西夏諸國,累有功。

丙寅,帝建龍旂,即大位,敕左帥闍別略地漢南,[7]阿海為先鋒。辛未,破烏沙堡,鏖戰宣平,大捷澮河,遂出居庸,耀兵燕北。癸酉,拔宣德、德興,乘勝次北口,闍別攻下紫荊關。阿海奏曰:「好生乃聖人之大德也。興創之始,願止殺掠,以應天心。」帝嘉納焉。遂分兵略燕南、山東諸郡,還駐燕之近郊。金主懼,請和,諭其使曰:「阿海妻子,何故拘繫弗遣?」即送來歸。師還,出塞。

甲戌,金人走汴,阿海以功拜太師,行中書省事;封禿花為太傅、濮國公,每宴享,必賜坐。命禿花從木華黎取中原。阿海從帝攻西域,俘其酋長只闌禿,下蒲華、尋斯干等城,留監尋斯干,專任撫綏之責。未幾,以疾薨于位,年七十三。至元十年,追封忠武公。

子三人:長忙古台,次綿思哥,次捏兒哥。忙古台在太祖時,為御史大夫,佩虎符,監戰左副元帥官、金紫光祿大夫,管領契丹漢軍,守中都,招安水泊等處,卒,無子。捏兒哥在太祖時,佩虎符,為右丞,行省遼東。萬奴叛,舉家遇害。綿思哥襲太師,監尋斯干城,久之,請還內郡,守中都路也可達魯花赤,佩虎符,卒。

子二人:買哥,通諸國語,太祖時為奉御,賜只孫服,襲其父中都之職。時供億浩繁,屢貸于民,買哥悉以私帑償之,事聞,賜銀萬兩。戊午,從攻蜀,師次釣魚山,卒于軍。妻移剌氏,以哀毀卒,特贈貞靜。子七人:老哥,歷提刑按察使,入為中書左丞。驢馬,備宿衞,為必闍赤,仕至右衞親軍都指揮使。至元二十四年,世祖宴于柳林,命驢馬居其父位次,賜只孫服。二十五年,戍哈丹禿,有戰功,以老乞骸骨。子六人:[8]五臺奴,襲職;拔都兒,中書右丞;文謙,興國路總管;卜花,早卒;蒙古不花,荊湖北道宣慰使;虎都不花,一名文炳,湖州同知;萬奴,為人匠副總管。

何實[编辑]

何實字誠卿,其先北京人。曾祖摶霄,雄於貲,好施與,鄉里以善人稱。祖鼎敬。父道忠,仕金,為北京留守。

實少孤,依叔父居,氣節不凡,家人常入臥內,見一青蛇蜿蜒衣被中,駭而視之,乃實也。及長,通諸國譯語,驍勇善騎射,倜儻不羈,遠近之民,慕其雄略,咸歸心焉。

歲乙亥,中原盜起。錦州張鯨自立為臨海郡王,遣使納款于太祖,尋以叛伏誅。鯨弟致,初以叛謀於實,實厲聲叱曰:「天之曆數在朔方,汝等恣為不軌,徒自斃耳。」乃籍戶口一萬,募兵三千,丙子春,來歸。大將木華黎與論兵事,奇變百出,拊髀欣躍,大加稱賞,遂引見太祖,獻軍民之數。帝大悅,賜鞘劍一,命從木華黎選充前鋒。

時張致復據錦州,實與賊遇於神水縣,挺身陷陣,殊死戰,殺三百餘人,獲戰馬兵械甚眾,木華黎奏賜鞍馬弓矢以勵之。以功,為帳前軍馬都彈壓。詔封木華黎太師、國王,東下齊數郡。使實帥師四千,取燕南、齊西之地,首擊邢州,徇趙郡,取魏鄴,下博關,襲曹、濮、恩、德、泰安、濟寧,勢如破竹。薄濰州,與木華黎會。遷兵馬都鎮撫,從取大同、雁門、石、隰等州,悉平之。引兵掠太原、平陽、河中、京兆諸城,所向款附。木華黎錄其功,表實為元帥左監軍。

癸未,木華黎卒,子孛魯嗣。武仙復叛,據邢。實帥師五千圍之,立雲梯,先士卒登堞,橫矟突之,城破,武仙走,逐北四十里,大破之,斬首二百餘級,是夜,仙黨遁去。實下令,敢有擅剽掠者斬,軍中肅然,士民按堵。孛魯命戍于邢,多著善政,邢民敬之如神明。甲申,孛魯征西夏,以實分兵攻汴、陳、蔡、唐、鄧、許、鈞、睢、鄭、亳、潁,所至有功,計梟首一千五百餘級,俘工匠七百餘人。孛魯復命駐兵邢州,分織匠五百戶,置局課織。

丁亥,賜金虎符,便宜行元帥府事。邢因武仙之亂,歲屢饑,請移匠局于博。孛魯從之,憫其勞瘁,使勿出征,更檄東平嚴實,與之分治軍民事。博值兵火後,物貨不通,實以絲數印置會子,權行一方,民獲貿遷之利。庚寅,有旨收諸將金符。乙未,孛魯以實子仲澤為質子。[9]

丁酉,太宗數召入見,實貢金幣紋綺三篚。次陵州,遇寇,實與左右射之,斃二十餘人,生獲十餘人。朝于幄殿,帝歡甚,問遇盜之故,命所獲寇勿殺,仍以賜實。是日,賜坐,與論軍中故事,良久,曰:「思卿效力有年,朕欲授以征行元帥,後當重任。」實叩頭謝曰︰「小臣被堅執銳,從事鋒鏑二十餘年,身被十餘槍,右臂不能舉,已為廢人矣。臣不敢辱命。願辭監軍之職,幸得元佩金符,督治工匠,歲獻織幣,優游以終其身,於臣足矣。」帝默然不悅,令射以觀其強弱,實不能射。命入宿衞,密使人覘之,實臂果不能舉。固辭十餘,始可其奏。遂錫宴,取金符親賜之,授以漢字宣命,充御用局人匠達魯花赤,子孫世其爵。更賜白貂帽、減鐵繫腰、貂衣一襲、弓一、矢百,遣歸。丁巳,卒于博。

子九人,孫十七人。子崇禮,授應奉翰林文字、從仕郎、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。

郝和尚拔都[编辑]

郝和尚拔都,太原人,以小字行。幼為蒙古兵所掠,在郡王迄忒麾下,長通譯語,善騎射。太祖遣使宋,往返數四,以辯稱。

歲戊子,以為九原府主帥,佩金符。庚寅,率兵南伐,略地潼、陝,有功。辛卯,授行軍千戶。乙未,從皇子南伐,至襄陽,宋兵四十萬逆戰漢水上。領先鋒數百人,直前衝其陣,宋兵大潰。丙申,從都元帥塔海征蜀,下興元,宋將王連以重兵守劍閣。乃募敢死士十二人,乘夜破關,入蜀,諸城悉下。明年,取夔府,抵大江,宋兵三十萬軍於南岸。郝和尚拔都選饒勇九人,乘輕舸先登,橫馳陣中,既出復入,宋兵不能支,由是以善戰名。

庚子歲,太宗於行在所命解衣數其瘡痕二十一,嘉其勞,進拜宣德西京太原平陽延安五路萬戶,易佩金虎符,以兵二萬屬之,復賜馬六騎、金錦弓鎧有差。甲辰,朝定宗於宿瓮都之行宮,賜銀萬鋌,辭以「賞過厚,臣不應獨受,臣得效微勞,皆將校協力之功」,遂奏將校劉天祿等十一人,皆賜之金銀符。

戊申,奉詔還治太原,請凡遠道租稅監課過重者,悉蠲除之。歲饑,出白金六十鋌、粟千石、羊數千,以助國用。己酉,陞萬戶府為河東北路行省,得以便宜從事,凡四年。壬子三月卒。追贈太保、儀同三司、冀國公,諡忠定。

子十二人:長天益,佩金符,太原路軍民萬戶都總管;次仲威,襲五路萬戶;扎剌不花,鎮蠻都元帥、軍民宣慰使;天舉,大都路總管,兼府尹;天祐,陝西奧魯萬戶;天澤,夔州路總管;天麟,京兆等路諸軍奧魯萬戶;天挺,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。

趙瑨〔秉溫〕[10][编辑]

趙瑨,雲中蔚州人。父昆,仕金為帥府評事。兄珪,以萬戶守飛狐城。歲庚午,昆卒,珪輦其母如蠡州,留瑨於飛狐。

瑨自幼不羈,閑習武事。癸酉,太祖南伐,先鋒至飛狐,城中不知所為。瑨詣縣曰:「大兵壓境,不降何待!」眾從之。丁丑,太師、國王木華黎駐兵桓州,署為百戶,從攻蠡州。金兵閉城拒守,國王裨將石抹也先戰死,王怒,將屠其城,瑨泣曰:「母與兄在城中,乞以一身贖一城之命。」哀懇切至,國王義而許之。從攻相州,抵其門,死士突出,瑨直前擊之,流矢中鼻側,鏃出腦後,拔矢再戰,七日破其城。論功,授冀州行軍都元帥,佩金虎符。瑨讓其兄珪,朝廷從之,改授瑨軍民總管,稍遷易州達魯花赤,佩金符。太宗下河南,瑨自易州馳驛輸矢二十餘萬至行在,帝大喜,命權中都省事。癸巳,趙、揚據興州叛,瑨進軍平之,遷中山、真定二路達魯花赤。

中統元年,詔立十道宣慰司,以瑨為順天宣慰使。[11]至元元年,轉淄萊路總管。六年,改太原路總管。十二年,陞燕南道提刑按察使。十四年,遷河南道。十六年,致仕。明年卒,年八十。皇慶元年,贈儀同三司、太保、上柱國,追封定國公,諡襄穆。子秉溫。

秉溫,事世祖潛邸,命受學於太保劉秉忠,從征吐蕃、雲南大理。中統初,詔行右三部事。至元七年,創習朝儀,閱試稱旨,授尚書禮部侍郎、知侍儀司事。明年,授祕事少監,[12]購求天下祕書。十九年,遷昭文館大學士、知太史院侍儀司事。授時曆成,賜鈔二百錠,進階中奉大夫。二十九年,編國朝集禮〔成,帝〕特命其子慧襲侍儀使。[13]皇慶元年,贈金紫光祿大夫、司徒、雲國公,[14]諡文昭。子慧,後仕至昭文館大學士。

石抹明安[编辑]

石抹明安,桓州人。性寬厚,不拘小節。為童子時,嘗騎杖為馬,令羣兒前導,行列整肅,無敢喧譁者,父老見而異之,曰:「是兒體貌不凡,進退有度,他日必貴。」既長,歎曰:「士生于世,當立功名、書竹帛,以傳無窮,寧肯碌碌無聞,與草木同腐邪!」

歲壬申,太祖率師攻破金之撫州,將遂南向,金主命招討紇石烈九斤來援,時明安在其麾下,九斤謂之曰:「汝嘗使北方,素識蒙古國主,其往臨陣,問以舉兵之由,不然即詬之。」明安初如所教,俄策馬來降,帝命縛以俟戰畢問之。既敗金兵,召明安詰之曰:「爾何以詈我而後降也?」對曰:「臣素有歸志,向為九斤所使,恐其見疑,故如所言。不爾,何由瞻奉天顏?」帝善其言,釋之,命領蒙古軍,撫定雲中東西兩路。

既而帝欲休兵於北,明安諫曰:「金有天下一十七路,今我所得,惟雲中東西兩路而已,若置不問,待彼成謀,併力而來,則難敵矣。且山前民庶,久不知兵,今以重兵臨之,傳檄可定,兵貴神速,豈宜猶豫!」帝從之。即命明安引兵南進,所至,民皆具簞食壺漿以迎,盡有河北諸郡而還。帝復命明安及三合拔都,將兵由古北口徇景、薊、檀、順諸州。諸將議欲屠之,明安奏曰:「此輩當死,今若生之,則彼之未附者,皆聞風而自至矣。」帝從之。

乙亥春正月,取通州,金右副元帥蒲察七斤,以其眾降,明安命復其職,置之麾下,遂駐軍于京南建春宮。金御史中丞李英、元帥左都監烏古論慶壽,領兵護軍食,以援中都。帝遣右副元帥神撒將四百騎迎戰,明安將五百騎繼之,遇于永清,將戰,命士卒佯敗,金兵來追,迴擊,大破之,死及溺水者甚眾,獲李英及所佩虎符,得糧千餘車。遂招諭永清,不降,拔而屠之。未幾,金將完顏合住、監軍阿興鬆哥復以步兵萬二千人、糧車五百兩援中都。明安復將三千騎往擊之,遇于涿州宣封寨,獲鬆哥,合住遁去,盡得其輜重,還屯建春宮。四月,攻萬寧宮,克之;取富昌、豐宜二關,攻拔固安縣。

初,順州之破,兵士縛密雲主簿完顏壽孫以獻,明安釋而用之,不久,逸去復來,問其故,對曰:「有老父在城中,恐不能存,謀歸,欲得侍養,今已歿,故復來。」明安義而釋之。五月,明安將攻中都,金相完顏復興飲藥死。辛酉,城中官屬父老緇素開門請降,明安諭之曰:「負固不服,以至此極,非汝等罪,守者之責也。」悉令安業,仍以粟賑之,眾皆感悅。

明安早從軍旅,料敵制勝,算無遺策,雖祁寒盛暑,未嘗不與士卒均勞逸,同甘苦。其得金府庫珠玉錦綺,明安悉具其數上進,未嘗以纖毫為己有。中都既下,加太傅、邵國公,兼管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。丙子,以疾卒于燕城,年五十三。

子二人:長咸得不,襲職為燕京行省。次忽篤華,太宗時,為金紫光祿大夫、燕京等處行尚書省事,兼蒙古漢軍兵馬都元帥。

張榮[编辑]

張榮字世輝,濟南歷城人,狀貌奇偉。嘗從軍,為流矢貫眥,拔之不出,令人以足抵其額而拔之,神色自若。金季,山東羣盜蜂起,榮率鄉民據濟南黌堂嶺,眾稍盛,遂略章丘、鄒平、濟陽、長山、辛市、蒲臺、新城及淄州之地而有之,兵至,則清野入山。

歲丙戌,東平、順天皆內屬,榮遂舉其兵與地,納款於按(亦)〔赤〕台那衍,[15]引見太祖,問以孤軍數載,獨抗王師之故,對曰:「山東地廣人稠,悉為帝有。臣若但有倚恃,亦不款服。」太祖壯之,拊其背曰:「真賽因八都兒也。」授金紫光祿大夫、山東行尚書省,兼兵馬都元帥,知濟南府事。時貿易用銀,民爭發墓劫取,榮下令禁絕。

庚寅,朝廷集諸侯議取汴,榮請先六軍以清蹕道,帝嘉之,賜衣三襲,詔位諸侯上。辛卯,軍至河上,榮率死士宵濟,守者潰。詰旦,敵兵整陣至,榮馳之,望風披靡,奪戰船五十艘,麾抵北岸,濟師,眾軍繼進,乘勝破張、盤二山寨,俘獲萬餘,大將阿朮魯恐生變,欲盡殺之,榮力爭而止。癸巳,汴梁下,從阿朮魯為先鋒,攻睢陽,議欲殺俘虜,烹其油以灌城,又力止之。既而城下,榮單騎入城撫其民。甲午,攻沛,沛拒守稍嚴,其將唆蛾夜來擣營,榮覺之,唆蛾返走,率壯士追殺之,乘勝急攻,城破。就攻徐州,守將國用安引兵突出,榮逆擊之,亦破其城,用安赴水死。乙未,拔邳州。丙申,從諸王闊端破宋棗陽、仇城等三縣。[16]

時河南民北徙至濟南,榮下令民間,分屋與地居之,俾得樹畜,且課其殿最,曠野闢為樂土。是歲,中書考績,為天下第一。李璮據益都,私餽以馬蹄金,榮曰:「身既許國,何可擅交鄰境!」却之。年六十一,乞致仕,後十九年,世祖即位,封濟南公,致仕卒,年八十三。

子七人:長邦傑,襲爵,先卒;邦直,行軍萬戶;邦彥,權濟南行省;邦允,知淄州;邦孚,大都督府郎中;邦昌,奧魯總管;邦憲,淮安路總管。孫四十人,宏,襲邦傑爵,改真定路總管。

劉亨安[编辑]

劉亨安,其先范陽人,後遷遼東川州。初,國王木華黎經略遼東,兄世英率宗族鄉人隸麾下,分兵收燕、趙、雲、朔、河東,以功充行軍副總管。庚辰,平陽諸郡被兵之餘,民物空竭,世英言於王曰:「自古建國,以民為本,今河東殺掠殆盡,異日我師復來,孰給轉輸?收存恤亡,此其時也。」王善之。以絳州邊地,難其人,奏授世英絳州節度使,兼行帥府事。卒于師,無子,國王孛魯命其族兄德仁襲職。丙戌歲,金將移剌副樞攻絳州,城陷,死之。木華黎承制命亨安領其眾,[17]奏賜金虎符,授鎮國上將軍、絳州節度使,行元帥府事,兼觀察使。

庚寅冬,從王師渡河入關。辛卯春,克鳳翔,歷秦、隴,屯渭陽。秋,出階城,沿漢抵鄧。壬辰,會大軍於鈞州,敗金人於三峯山。甲午,平蔡。既而宋兵二十萬攻汴,將趨洛,都元帥塔察兒俾亨安往拒之,與宋軍遇龍門北,遂橫槊躍馬,奮突而前,眾因乘之,宋師奔潰,追擊百餘里,塔察兒拊其背曰:「真驍將也。」延坐諸將之右,勞賜甚厚。丙申,都元帥塔海征巴蜀,攻散關,破劍門,出奇制勝,戰功居多。進圍成都,亨安為先鋒,大破之於城西,生擒宋將陳侍郎。有喬長官與亨安爭功,未幾,攻城,喬為砲所傷,亨安負之以出,喬感愧。

亨安從軍十年,累著勳伐,所獲金帛,悉推與將佐,故士卒咸樂為用。癸卯冬十二月卒。子貞,嗣職。孫三人:弘,彊,弴。

校勘記[编辑]

  1. 脫羅(畢)〔華〕察兒 據黃金華集卷二七石抹繼祖神道碑、許白云集卷二庫祿滿行狀改。
  2. 追封易國公諡武昌 按程雪樓集卷八何瑋神道碑、卷二贈何伯祥諡忠毅制,皆作「諡忠毅」,蒙史從改,疑是。
  3. 擢為江浙按察使 程雪樓集卷八何瑋神道碑作「出為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」。此處「江浙」當作「江南浙西」或「浙西」。新元史已校。
  4. 八都(高)〔馬辛〕 據程雪樓集卷八何瑋神道碑改。按八都馬辛時為中書右丞。新元史已校。
  5. 明年蒲津南濟潼關 此句不文。蒙史于「蒲津」上增「自」字。
  6. 梁州 按宋、元四川無「梁州」,「梁」字誤。蒙史改作「渠州」。
  7. 敕左帥闍別略地漢南 按此時蒙古軍略地長城北,當與漢南無涉。「漢」字誤。蒙史、新元史改作「漠南」。
  8. 子六人 按下文所列共七人。此處史文有誤。
  9. 乙未孛魯以實子仲澤為質子 蒙史改「孛魯」為「塔思」,並注云:「按孛魯薨于戊子五月,乙未不得更有孛魯。」
  10. 〔秉溫〕 據本書原目錄補。
  11. 中統元年詔立十道宣慰司以瑨為順天宣慰使 考異云:「案中統元年立十路宣撫司,瑨不預使副之列。至三年,立十路宣慰司,乃以瑨為使。傳云元年,誤也。」
  12. 明年授祕書少監 滋溪文稿卷二二趙秉溫行狀「明年」作「十年」。按本書卷八世祖紀,立祕書監在至元十年正月丁卯,傳上文有「至元七年」,此書「明年」誤,「明」當作「十」。
  13. 編國朝集禮〔成帝〕特命其子彗襲侍儀使 原空闕,從北監本補。
  14. 雲國公 按滋溪文稿卷四趙瑨神道碑陰記、卷十趙秉正神道碑銘、卷二二趙秉溫行狀皆作「定國公」,疑「雲」字誤。
  15. 按(亦)〔赤〕台那衍 據本書卷一一八特薛禪傳、卷一一九木華黎傳附塔思傳、卷一二一按竺邇傳所見「按赤台」改。此人本書又作「按赤帶」、「按只台」、「按赤帶」。
  16. 丙申從諸王闊端破宋棗陽仇城等三縣 考異云:「案太宗紀,乙未歲皇子闊端征秦鞏,皇子曲出即闊出伐宋。十月曲出圍棗陽,拔之。則榮所從者,當是闊出,非闊端也。仇城字疑有誤。」
  17. 木華黎承制 考異云:「案木華黎以癸未歲卒,子孛魯嗣為國王。上文已書國王孛魯矣,此却書木華黎,何其前後不檢照也!」

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,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。

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

 卷一百四十九 ↑返回頂部 卷一百五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