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事三箇條
封事三箇條
從三位文時卿
一請㆑禁
㆓奢侈 ㆒事。右俗之凋衰。源自㆓奢侈㆒。不㆑塞㆓其源㆒。何救㆓其俗㆒。方今高堂連閣。貴賤共壯㆓其居㆒。麗服美衣。貧富同寬㆓其制㆒。官途締㆑交之儲。窮㆑嗜㆑味不㆑避㆑危者。唯欲㆑從㆓上之好㆒也。况於㆓救㆑弊之謀㆒。何有㆓違㆑命之輩㆒乎。伏惟 。采椽土階。淸風扇㆓于古㆒。損㆑膳减㆑服。紫泥新㆓於今㆒。猶願。內彌親㆑儉。外惣 遏㆑奢。見㆓其僭侈㆒者則惡㆑之。聞㆓其節儉㆒者則喜㆑之。天下將知㆓其去㆑奢而好㆒㆑儉。誰敢費㆓己財㆒逆㆓君心㆒者哉。斯實所‐㆓以不㆑禁而止。不㆑令而行㆒也。然則浮僞之俗自改。敦庬之化可㆑成。
㆓陸海㆒而盡㆑珍。私門求㆑媚之饋。剪㆓綾羅㆒而敷㆑器。富者傾㆓產業㆒。貧者失㆓家資㆒。然而且愁且好 。所‐㆓以不㆒㆑息者。一思㆑容㆑身。一難㆑免㆑俗耳。是故雖㆘明詔頻降 嚴禁無㆖㆑緩。而積習生㆑常 。流遁忘㆑還。令㆘天下愚夫愚婦 謂㆓風敎 ㆒而爲㆑不 ㆑宣。謂㆓霜科㆒而爲㆗無用㆖。伏 望。重勅㆓有司㆒。更張㆓舊法 ㆒。若致㆓容隱㆒。殊加㆓譴責㆒。抑朝庭所㆑行者。從㆑制猶遲 。人君所㆑好者。承指蓋速 。故書曰。違㆓上所㆒㆑命。從㆓厥攸㆒㆑好。傳曰。上之所㆑爲。人之所㆑歸。昔吳王好㆓劒客㆒。百姓多㆓瘢瘡㆒。楚王好㆓細腰㆒。宮中多㆓餓死㆒。夫餓與㆑瘢者。是人之所㆑厭。然尙不一請㆑停
㆑賣 ㆑官 事。右量㆑能
授㆑官 。官乃理。擇㆑材任㆑軄 。軄乃循。若不㆑量而授。不㆑擇而任。則人謂㆓之謬妄 ㆒。俗爲 ㆑之 衰亡。方今授任之道非㆑不 ㆑正 。黜陟之規非㆑不 ㆑明。然時有㆓以㆑財官㆒㆑人 矣。公家以爲 助 ㆓國用 ㆒。衆庶以爲 輕 ㆓天工 ㆒。於㆑是功勞之臣自退 。聚斂之輩爭 進。至㆓於令㆒㆘彼暴客猾民 殉㆓不義之富㆒。彌深㆓慮 於貪殘㆒。良吏胄子 企㆓無㆑厭之求 ㆒。更薄㆗情 於窅學 ㆖。望 ㆓其化盛 治平 ㆒不㆓亦難㆒哉。昔館陶公主爲 ㆑子求㆑郞 。明帝不㆑許。賜㆓錢千萬 ㆒。所‐㆘以輕㆓厚賜㆒重㆗薄位 ㆖者。爲 ㆔其官人失㆑才。害及㆓百姓 ㆒也。降逮㆓桓靈之后 ㆒。初開 ㆓占賣之官 ㆒。皇綱遂紊 。王業已 衰。歷 訪㆓漢家之典㆒。略考㆓皇朝之記㆒。未㆑有㆘賣㆑官 而敦 ㆑俗 。鬻㆑職而安㆑民者㆖矣。伏望。早改㆓彼澆時之政 ㆒。令㆑返㆓於淳世之風 ㆒。若憂㆓國用㆒。則每事必行㆓儉約㆒。若行㆓儉約㆒。則何因可㆑乏㆓貨財㆒。欲利之源。從此暗滅。廉正之路自然開 。一請㆘不㆑廢‐㆓失鴻臚館㆒懷㆓遠人㆒勵㆗文士㆖事。
右鴻臚館者。爲懷柔之情㆒。一 以爲 。國用乏 而無 ㆓含弘之力㆒。加之 國家 故事。蕃客朝 事。擇 ㆓通賢之倫 ㆒。任 ㆓行人之軄 ㆒。禮遇之中。賓主鬪 ㆑筆 。又拔㆓諸生能文者㆒令㆑預㆓餞別之席 ㆒。因㆑玆 翰苑銳思之士。無㆑不 ㆘以㆑對㆓蕃客 ㆒爲 ㆗其心期 ㆖。方 今詞人才子。顧 相誡 曰。人命有㆑限。世途難㆑抛。何徒 勤‐㆓苦於風月之間 ㆒乎。請見 。鴻臚舘之不㆑可㆔復爲 ㆓文場㆒矣。昔子貢欲㆑去 ㆓吿朔之餼羊 ㆒。仲尼不㆑許。以爲 。羊在 猶所‐㆔以識 ㆓其禮 ㆒也。今陳 ㆑不㆑廢㆓此舘㆒者。盖 亦爲 ㆓文章 道 ㆒焉。夫 文章 者。王者所‐㆘以觀㆓風俗 ㆒厚 ㆓人倫 ㆒。感 ㆓鬼神 ㆒成 ㆗敎化 ㆖也。無㆑翼而飛。無㆑脛而至。敵國見㆑之 而知 ㆑有㆓智者㆒。故 憚 而不㆑侵 。殊俗聞 ㆑之 而覺 ㆑有 ㆓賢人㆒。故 畏 而自 服 。魏 文帝 所謂 文章經 ㆑國之大業。不朽之盛事 者也。伏 望 。深 圖 遠 慮 。勿 ㆑廢 ‐㆓失此賓舘 ㆒。然 則遐方不㆑離 ㆑心 。文士無 ㆑倦 ㆑業 。是則示 ㆓海外 ㆒以 ㆓仁澤之廣 ㆒。輝 ㆓天下 ㆒以 ㆓威風之高 ㆒也。
㆓外賓 ㆒所㆑置也。星律多積。雲搆頻頹。頃年以來。堂宇欲㆑盡。所司不㆑能㆓修造㆒。公家空以廢忘 。禮 曰。以㆓舊防㆒爲㆑無㆑所㆑用而壞 必有㆓水敗㆒。以㆓舊禮㆒無㆑所㆑用而去 ㆑之必有㆓亂患㆒。恐彼歸㆑化之國。募㆑德之鄕。得㆓風聞 於萬里 ㆒。成 ㆓狐疑 於兩端 ㆒。一 以爲 。君恩薄而無 ㆓以前
封事。依㆓去 天曆八年七月廿七日 綸旨 ㆒上奏 如㆑右 。臣素 不㆑達 ㆓政道之要 ㆒。只空 竊 ㆓儒士之名 ㆒。詔是 難 ㆑逃 。義苟 無 ㆑隱 。遂 忘㆓罪責 ㆒。敢獻 ㆓狂言 ㆒。臣文時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言。天曆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。從五位上行右少辨臣菅原朝臣文時上
。
按是年十月廿七日改元天德疑年月之際誤寫